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尼美舒利风波暴露的不只是安全隐患

来源:北京商报
2011年03月01日12:44

  一场轰动全国的药品不良反应风波,涉及了诬陷与反击等企业竞争桥段,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令人胆战心惊。被波及到的企业急于脱身,未涉及的企业盘算着坐收渔翁之利,惟独把急于知道药品到底安不安全的孩子家长晾到了一边。

  发布“尼美舒利药品肝肾毒性大,可致命”

消息的专家声称,数千例不良反应的数据出自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内部数据。而康芝药业在随后的澄清公告中也称,公司产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和销售的处方药。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近10年来在我国没有尼美舒利相关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瑞芝清上市9年来,从未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

  争论中,双方均引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但是二者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另外,更为矛盾的是,媒体在报道时普遍用到一组数据,即山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称,该中心接到的尼美舒利不良反应有86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9年期间全省共监测到133例不良反应,但没有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

  就在各方就药品安全问题各执一词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市场监测、监管部门却没有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道明事件原委。直到事件曝出近3个月后,才有国家药监局专家对外表示,该药本身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但在销售和使用中,因缺乏监管、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致死风险增大。“有关尼美舒利的风险问题,正在进行进一步论证。”其此前置身事外的态度让多少给孩子吃过尼美舒利药品的家长心急如焚,而此刻“澄而不清”的回应更是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当然,在该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行业问题远不止监管部门失语这一点,还有包括个别药店把本需要医生处方的尼美舒利药品随意销售以及制药企业赞助相关行业论坛随意发表言论的混乱局面。由此可见,在这起有可能不了了之的不良反应事件中,消费者能否等来事件真相还未可知。

  

  

(责任编辑:王霄)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