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即批给了陕西一个大“红包”。
3月1日,西安方面宣布,西安综合保税区已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西北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西安综合保税区设立于位于当地东北方向的国际港务区,2月27日,由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主持召开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第五次省级联席会议传达出此项消息。在此前一天,在西安考察农村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特地抽出时间前往视察,并提出西安应该借此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在当地官员看来,综保区不仅有利于西安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向西开放的国家新战略,使西安成为贯通新欧亚大陆桥这一国际贸易通道的桥头堡,“可以说是国家战略的微观实践。”西安市副市长韩松对本报说。
面积超出沿海综合保税区一倍以上
我国政策最为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此前的2010年4月,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已通过了对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验收,韩松透露,之后西安市在此基础上一直加紧进行申报西安综合保税区工作,今年2月14日,国务院对此进行了批复。
资料显示,西安综合保税区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东至西韩公路,南至潘骞路,西至港务大道,北至秦汉大道,面积为6.17平方公里,与已经通车运行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隔秦汉大道相望,将包含1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仓库面积。
“沿海已建立的综合保税区面积多在3公里以内,西安超出近一倍的面积显示了中央的期望。”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强晓安说。
据悉,西安综合保税区相关政策将参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政策执行,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为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作为典型的内陆城市,西安对口岸服务功能期盼已久,而西部大开发基调从“开发”转向“开放”,亦为当地寻求这一政策支持提供了充分理由,其间亦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强晓安介绍,2009年6月23日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开工建设,两天后的6月25日,国务院即颁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研究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内设立陆港型综合保税区”。
目前,已封关运行半年有余的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已办结182批通关货物,进出区保税货值6654万美元,缴纳进出口关税和增值税约1600余万元人民币。涉及物品有飞机结构架件、进口原材料、各类进口生产设备和农副产品等。
而相较于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将更加完善,包括对外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内外采购、分销和配送等功能。
据悉,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推进项目快速建设,力争完成一期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10万平方米的立体仓库,确保项目能够早日运营。
内陆开放的前瞻需求
使内陆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
据悉,作为“境内关外”的特别关税区,综合保税区的审批设立代表了国家意志,以往一直非常谨慎,而从去年开始,国务院审批综合保税区频率明显加快,至此,已经完成对西安、重庆、成都三大西部中心城市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布局。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西安被首次赋予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韩松说,“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要有经济的国际化。通过与综合保税区配套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等物流基础设施连通,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国际内陆港模式和内陆地区"通江达海"的物流国际化目标”。
“通过减少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通关速度,使西安这个内陆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国际港口城市"。”韩松说。
这将为当地更好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帮助。据悉,以往西安尽管拥有相对丰厚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的土地、人力等优势,但物流成为许多项目落地的瓶颈,而按照测算,企业如今办理进出口业务,与企业传统的自主完成运输、报关、检验、港口操作等相比较,每标准箱可至少降低成本300元。
韩松说,“简单地讲,就是将内陆低廉的劳动成本、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空港、沿海港口强大的航运能力和广阔的国际市场结合起来,使内陆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连通世界、撬动全球。”
当地希望,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使包括西安在内的其辐射半径内的地区转化为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临港经济,改变西部地区外贸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构筑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为东、西部企业赢得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机会创造条件。
而因此而聚集的大量物流企业也将进一步有利于西安调整产业结构。“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取决于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组成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发达程度,”韩松说,“促进国际化进程,必然要推动经济大发展;经济大发展离不开产业大聚集,而产业大聚集的前提要素,就在于以现代商贸物流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战略的微观实践
将陕西打造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事实上,西安综合保税区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而是承担了实践向西开放的国家新战略的使命。
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党中央第1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要求,这表明国家已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西安综合保税区是西安国际港务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国家为将陕西打造成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而特别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布局。”景俊海说。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关中-天水经济区要“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而作为新欧亚大陆桥的核心城市,西安无疑拥有广泛的向西开放合作空间,当地学者认为,相对中亚地区而言,陕西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与中亚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
“发展国际贸易,西安向西的发展空间并不比向东小。”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司长秦玉才此前在西安调研时说,目前,地理意义上的欧亚大陆桥已经贯通,但经济意义上的欧亚大陆桥并没有完全疏通,如中亚各国间铁轨轨距问题、铁路通达能力问题以及桥涵对铁路标箱通行需求适应问题都亟待解决,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否能在新欧亚大陆桥这一国际贸易通道上发挥其真正隐含的价值,将取决于我国和中亚各国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国家与国家之间、双边与多边之间的贸易连通等问题必须通过国家战略来解决”,秦玉才说。
韩松说,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既可以说是“地方战略国家化”,也可以说是“国家战略的微观实践”,它的建成运营将成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国家和国际等多方巨大利益的创造体。
作者:刘涌 西安 北京 (来源:刘涌)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