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各方评论

朱永新:如何保障教育经费占G D P4%落到实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3月04日01:18

      □全国人大代表 朱永新

   在2010年的两会上,笔者曾经提出,需要构筑教育经费投入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三增长”的目标,即财政性教育支出增长的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各教育阶段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收入和学生人均公用教育经费逐步增长。

  第二道防线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财政支出占G D P20%的情况下,如果能保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0%,这样20%乘以20%,就能保证4%这个指标。

  第三道防线是教育支出占G D P的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 DP的比重,不仅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而且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 DP的比重。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概是16.32%左右,低于美国的17.5%,但是高于法国的11.4%、英国的14.1%、日本的10.9%。而我国财政占G D P的比重,2008年是20%左右,但是各国财政收入占G D P的平均水平是39.9%,其中工业化国家平均为45.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5%,如果扣除社会保障收入,这一比重大概分别是32.2%、36%和29%。有人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财政经费占G D P达到40%至50%的时候,财政性教育经费应该在5%至6%左右,而财政经费占G DP30%至40%的时候,财政性教育经费一般在4%至5%。从这些数据来看,如果我们要在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 DP4%的目标,是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的,它意味着今后三年累计新增加教育支出11700亿元,同时意味着在今后几年我们财政占G DP的比例要有比较大的提高。

  笔者曾到重庆,听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介绍,让我对教育投入达到4%充满了希望,也验证了我对于教育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20%的提法。他指出,重庆这五年期间,每年教育经费的财政性支出一般都在4%以上。同时,他提醒要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是预算内与预算外的统一。常规情况下,中国的地方财政有预算内和预算外,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是预算内,预算外的增长没有写。重庆市做到了预算内和预算外等比例。

  第二是预算与决算的统一。我国的财政预算的时候,一般增长15%、12%,实际的经济发展,预算变成决算的时候,可能到了25%。在许多地方,增长的这个“10”,往往就不谈了,就用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部分也必须同比例用于教育,也就是说,在教育经费统计的时候,预算和决算要等比例。

  第三是中央财政决算与地方财政决算的统一。一般到每年的4月份中央财政决算会出来,还会有一笔钱下来。中央决算也会超收,财政是平衡的,多了就要支出,支出到平衡为止。中央转移支付也会把超支的一部分分给各个省,这个部分也应该等比例用于教育。如果我们盯着这三个比例,4%一定会达到。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