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冯海宁:如何确保民生支出不“出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年03月08日04:29

  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是两位数增长,民生支出合计占财政总支出2/3,再次用数字阐述了改善民生。与此同时,财政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这不但体现了“富民生,穷政府”的改革思维,而且也说明公共财政正在回归其本质——民生财政。显然,公共财政回归民生财政,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合理分享经济增长果实的务实之举,但愿地方财政支出也能向民生方面大力倾斜。

  分税制实施之后,中央财政收入步入了快速增长轨道,而地方财权与事权却不匹配。因此,要改善民生、实现民富,首先是中央财政要持续、大幅增加民生支出;其次是鼓励地方财政增加民生支出。不过,改善民生眼睛不能只盯着财政支出多少钱,更要看这些钱是否花在“刀刃”上,民众对花钱结果是否满意等。惟有如此,民生财政才能名副其实。

  “民生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网络上一度流行的这句话道出了 “民生”定义的宽泛。所以,不排除某些民生支出在落实中走样变形,结果不能让民众真正受益。比如,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当然是用于民生了,但很多地方把大钱花在了政府机关幼儿园的身上,与大多数民众无缘。再比如,财政投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不少变成了“权力房”,最该被保障的人群却没有得到保障。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3,数字很诱人,但钱究竟能否花在刀刃上,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宏观“大数”,还要看各项“小数”。宏观“大数”只能反映民生支出的比例和总额,只能反映中央改善民生的态度,但不能反映每一分钱是否都花在民生之需上。因为民生支出是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谁也保证不了每个环节都不会出问题。

  在过去4万亿元投资中,即便有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全程来护航,但依然发现了很多资金问题;即便是中央部委,过去也被审计出很多违规资金。至于各地“三农”资金、保障房资金等民生投资,过去被挪用、贪污的例子不计其数。可见,财政资金在使用中很容易“出轨”。“2/3”能否真正用于民生,对我们是很大的考验。

  另外,民生支出的确用于民生了,但民众却不满意。例如,财政投入保障房建设,房子确实建成了,但配套不全、生活不便;再如,财政补贴种粮,有学者调查发现,有的种粮补贴给了非农人员,不种粮食改养殖了依然给粮食补贴等。显然,在民生支出方面,有不少支出非但没有改善民生,而且还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对此,必须要下决心纠正。

  要想让民生支出不再 “出轨”,除了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之外,我以为,至少还有四种办法:一是公开详细的民生支出预算让公众监督;二是对“民生”进行准确定义,不能让“民生”变成一个筐;三是要建立民众对民生支出成效的评价体系;四是改善民生的对象是否有必要将一些特殊人群排除在外值得考虑。比如,保障房分配对象不妨将县处级官员及以上官员排除在外,因为这些官员要么有福利房,要么有不低的房贴。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