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最新消息

政府转型是经济转型的前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3月11日07:3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话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早在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党和政府就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然而,十多年来,我们看到,我们在这条路上“转”得确实不够快。

  笔者认为,阻碍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是当前我们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和政府主导经济模式,唯有政府实现转型,从经济领域退出,尽快过渡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权利受制约和监督的政府,经济才能实现真正转型。

  首先,唯有政府转型,地方政府才能真正摆脱投资冲动,才能真正消除GDP崇拜。虽然我国“十二五”期间将GDP增速确定为7%,各地也纷纷调低GDP增速,但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各地政府领导人由于各种既得利益,还是习惯于要投资、上项目。这样下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从投资主导变为靠内需拉动。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与网民交流时表示,“十二五”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上。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显然,唯有政府不再主抓经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才会根本扭转。

  第二,唯有政府转型,民营经济才能得到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政府主导经济,所以大量的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在分配资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必然向和自己利益攸关的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很难真正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中央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出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而民营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再遭遇“玻璃门”的真正原因。唯有民营企业能够获得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才有真正活力,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唯有政府转型,才能有效遏制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冲动,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学习的是“发展主义政府”的“东亚模式”,政府在转轨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也有其必然性,但是在市场经济框架建立以后,政府就要适时转型。可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并没有完成政府的转型,仍然习惯使用行政手段硬性干预市场运行,这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唯有政府真正退出经济领域,让市场的归于市场,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发挥市场调节的优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最后,唯有政府转型,才能真正避免腐败愈演愈烈。中国面临着制度化愈演愈烈的贪污腐败的挑战。这是改革必经的阶段,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和资本相结合。权力和资本应该是分开的,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手里不能有这么多经济资源。人们不愿意看到贪腐变成“制度”,出路只有改革。因为贪污腐败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如果不进行政府职能改革,腐败就不可能得到根治。

  总而言之,到了政府必须尽快转型的关键时刻,这关系到“十二五”规划能否有效实施和贯彻。政府应当转变其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经济应当从政府导向的经济转变为市场导向的经济,需要政府做的仅仅是提供必要的公共品,而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经济。推进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换,为中国建设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这也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