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 日本地震影响全球经济 > 日本地震经济最新

日本“大手笔”抗灾,离债务危机越来越近?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3月18日02:21
  早报记者 杜琴庆

  为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结算需求,截至昨日,日本央行已连续四天向其短期金融市场注资共计64.5万亿日元(编注:包括承诺注资部分,直接注资为34万亿日元)。如此巨资救市,必将使财务状况本就脆弱的日本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日本是否正离债务危机越来越近?

  虽然由于日本债务构成中超九成债主是国内民众,这保证了日本国债在偿付稳定的情况下,不会遭遇大幅抛售。但让市场担心的是,日本政府将来究竟将如何支付债务利息,短期内这又是否将带来通胀压力?

  债务隐忧渐近

  据目前披露公开信息显示,日本央行连续四天注资,目前总规模累计已达64.5万亿日元,其注资主要分为三部分:立即注资、债券回购及共同担保品抵押贷款。

  作为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日本央行连续三日的注资行为对于制止日本股市恐慌性抛盘、稳定市场是十分有必要的,且不同的注资方式也充分考虑到了短期的股票市场和长期的债券、期货市场的不同需求。

  但问题在于,如此一笔巨资对于已很脆弱的日本财务而言可否承受,会否给市场带来很多隐忧。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日本此次灾难对经济的影响将远远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当年日本政府负债站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六成,日本居民储蓄率为10%,而如今日本政府债务已超过GDP的200%,居民储蓄更是因长期低利率为不足3%。

  与此同时,此次地震重建费用预计也将超过阪神地震。阪神大地震损失约为GDP的2%,如今日本的地震损失伴随着核泄漏时间不断升级,世界银行初步预测这笔重建费用将超过1800亿美元,占日本2010年GDP的3.28%。

  一来一去之间,日本政府的债务压力不难想象。

  事实上,在地震发生之前,日本政府就曾预计,下一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政府债务将增加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增列灾后重建开支,无疑将打破菅直人政府控制年度国债发行额的愿望。

  所幸的是,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于乎看来,短期来看日本债务危机并无大碍。他认为,由于日本债务构成不同于欧洲等国,其外债很少,债主主要是国内民众,超过九成,也就是说在偿付稳定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民众大幅抛售日本国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日本有庞大的海外资产,接近其GDP的六成,随着情况的严峻,抛售海外资产也可作为应急之策。

  不过,值得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如今的量化宽松是否会引发日本全面通货膨胀等远期隐忧。从传统上讲,遭遇自然灾害的国家有三种办法为复苏提供资金:削减其他支出、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印钞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低利率,别无选择的日本正在采取第三种办法,而这,终将带来通胀。

  亚洲市场喜忧参半

  市场担心的不仅是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本身的影响,还有其对整个亚洲经济的传导作用,目前来看,这种影响可谓双刃剑。

  负面影响方面将通过日本出口量下降以及对外投资资金撤回本国这两个渠道传递。

  首先,日本的出口产能下降导致供给中断。据野村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日本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县(宫城、福岛、岩手县)的制造业出货量占2008财年(截至2009年3月末)日本总出货量的3.6%。但如果包括长野、茨城和新潟县,该比例将达到10.8%。

  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县是许多电子设备产业的集中地,而部分大型钢厂也坐落于茨城县。因此,日本对亚洲经济体的出口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中断,特别是在电子设备和机械行业。

  此外,在野村证券看来,亚洲还可能受到日本企业延后海外直接投资的冲击,受灾害的影响,许多日本企业可能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国内运营,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放缓。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企业对亚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216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直接投资净值最高,达72亿美元。

  其实,日本大地震或许也不全是负面影响。

  “2011年三季度可能进入稳步重建阶段,那时日本需要增加从亚洲各国的进口。”野村证券指出,如果地震导致日元升值(就如地震第一天发生的情况),韩国和中国台湾相对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应该会得到提高。

  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日本央行启动日元印钞机可能带来的通胀隐忧,目前市场人士看法不一。

  录入编辑:张珺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