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防范热钱风险还需中国经济自我调整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3月24日08:32
  一味指责热钱无济于事,防范热钱风险不能简单地将之拦截在国门之外,应当用更开放的态度对待,所谓的开放就是要学习,这个过程是一个超级经济体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融入世界经济共同体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并运用世界通行的经济规则去化解危机。

  数据“打架”现象再次发生,统计口径不同再次成为部委们给出的原因。商务部前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房地产实际使用外资约合人民币272.87亿元,而国家统计局此前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却为86亿元,相差竟达186亿元。对此两部委回应表示,主要是统计口径不同,商务部主要为到位资金,统计局主要为使用资金。尽管如此,两组数据却都证实了热钱加速进入内地楼市的事实。

  数据打架几乎已经成了常见新闻,其造成的恶劣效果就是不能根据客观公正的数据去判断形势,无论是经济形势还是社会发展的状况。谁都知道热钱的可怕,但是国内经济学界和政策研究界却都各有各的数据,有的声称国内热钱达到上万亿美元,有的却说只有几千亿人民币,不同的数据又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足以混淆视听,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判断不是好事。

  热钱,说白了就是纯粹套利的钱,转一圈就走,并不是拿过来进行真实投资。热钱变多几乎是所有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都发生过的情况,先是拉美,之后是日本、德国,再后面是东南亚,现在则到了中国。原因是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存在更高的套利空间,而这恰恰就是热钱之所以让人心怀忌惮的原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热钱作祟最终导致东南亚各国经济大萧条。一般来说,有金融危机风险的国家大多是缺少良好金融制度和汇率制度的保障,才会导致大量热钱肆意涌入,制造泡沫,等到通货膨胀到了顶点,这些热钱再大举撤资,套利数倍甚至十几倍,而被热钱席卷过的经济体则如同被海啸卷过一般,陷入泡沫破灭之后的大萧条。

  中国经济就面临这样的风险,所谓的输入型通胀正是外国热钱进入和大量贸易顺差的结果。在内需短期内不会有实质进展的局面下,中国经济掣肘于对外需即外贸经济在税收和就业上的依赖,暂时无法一步到位解决汇率问题,因此,在长期升值的预期下,更多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其中房地产市场成为热钱的主要标的物。去年,在通胀形势已经很严重而国内信贷政策尚未收紧的时候,风传已经有数千亿境外资本屯兵香港伺机进入内地,其中升值预期和试图在房地产市场套利是两大原因。这种形势下,国内恰恰出现一种经济学民族主义,即视热钱为魔鬼,视人民币升值为摧毁国家经济的手段。这种类似于“货币战争”的阴谋论放大了热钱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并未正视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现实。

  防范热钱风险不能简单地将之拦截在国门之外,应当用更开放的态度对待,所谓的开放就是要学习,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目前的情况,因此,我们更要去钻研用什么样的经济方法才能化解潜在的经济危机。这个过程是一个超级经济体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融入世界经济共同体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并运用世界通行的经济规则去化解危机。实际上,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上,中国经济已经走向了世界,再不可能走回头路,那些流动的热钱不仅仅是钱,还是要素的流通,是信息的流通,热钱的进入一定同样遵循着资源配置的规则。况且,只要我们能将经济状况调整好,热钱就可能变成“冷钱”,变成真实的投资。说到底,防范热钱风险还需靠中国经济的自我调整,一味指责热钱无济于事,要解决的经济的问题还是要用经济的方法,要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还需从中国经济自身的改革做起。

  南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