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争相努力欲从场外市场建设中分一杯羹时,湖北也亮出了自己的目标:即在力推武汉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入主新三板扩容首批试点梯队之余,还将竭力争取国家级场外市场交易所能在武汉落地。
而东湖高新区发展改革局、上市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
报》专访时透露,武汉东湖高新区纳入新三板扩容首批试点园区名单几无悬念。利好消息令东湖高新区内283家高新科技型企业趋之若鹜,目前已有17家企业做好挂牌准备。而第一批成功挂牌的企业更将获得来自当地省市区三级政府发放的额外奖金。湖北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近日还进一步向本报记者透露,除武汉东湖高新区外,湖北省襄阳市襄阳高新区也有望跻身首批扩容试点园区行列。而该省目前还在与相关监管层沟通,争取武汉在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中的分得一杯羹。
东湖高新区17家企业准备就绪
2010年1月,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关村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同,东湖高新区的定位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着力寻求“中国创造”之路。
而早在2006年“新三板”落户中关村之后不久,武汉东湖高新区便启动了试点申报工作。目前东湖高新区登记注册的16000多家企业中有28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三板”储备企业数量已超过200家。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上市办最新数据显示,东湖高新区内已有17家企业正式申请挂牌。其中,武大有机硅、海创电子、科益药业、蓝星科技等4家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受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4家已通过券商内核,只待新三板扩容开闸一声令下。
和其他高新区类似的是,东湖高新区也开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新三板。记者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获悉,该园区内第一批申报挂牌的企业除将获得来自当地省市区三级政府比照IPO鼓励办法的奖金外,还会获得额外的一笔“首吃螃蟹”奖金。
上述湖北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则强调,对挂牌企业给予奖励的目的是引导、鼓励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这一公开交易市场,引入民间资本助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资本化和证券化,“而非发钱补贴企业交中介费”。
新三板扩容尽管对试点园区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全国众多高新园区中仅有部分可纳入首批试点范畴,但对每个园区可吸纳多少挂牌企业则并未作出上限规定。这意味着,只要扩容一天未正式开闸,后备企业就有转正挂牌的机会。
鉴于此,今年2月份以来,东湖高新区负责新三板扩容试点的政府部门专门加大滚动宣传力度,“每一场(宣讲会)增加一家(挂牌企业)都是我们的进步”,“宽进严转、遍地开花正是新三板扩容改革的价值所在。它就像是创业板、中小板乃至主板市场的蓄水池,成为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板桥梁”。
力推场外市场落户武汉
随着监管层在场外市场建设方面的步伐日益推进,湖北省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在湖北省政府金融办和武汉市政府金融办联合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中,武汉拟争取设立国家级场外市场交易所的愿望跃然纸上。
根据证监会最新对场外市场建设的表态,“十二五”期间将分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首先在国家级高新园区内试点,待制度体系形成和稳定之后,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
场外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层次,提供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转让服务。目前场外市场已经在中关村园区试点。随着中关村园区代办股份转让日见成效,这一“试点”最终被确定为发展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的可行路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初,武汉就是与上海、天津、广州齐名的国内金融中心,彼时落户武汉的外资金融机构多达50多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柜台市场活跃程度亦居全国之最,在拟建第三个证券市场交易中心时,落户武汉的呼声也最高。
“武汉亟须一个助其走上金融中心复兴之路的契机。”湖北省金融办人士直言,在武汉建立全国性的场外市场交易所无疑是夯实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基础、助推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