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广发证券没落危机:保荐项目频遭否 经纪业务份额降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1年04月01日08:07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保荐代表人杨光、付竹因在福建星网锐捷的上市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履行相关义务,6月9日被中国证监会采取了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

  这只是广发证券投行"厄运"的一个部分。公开的信息显示,2010年以来,广发证券13个首次公开发行(

IPO)保荐项目,4家被否,1家两次过会,在同行中处于倒数前列。

  虽然在记者采写这篇报道的同时,广发证券已有包括河北建新等项目过会,但萦绕在广发证券投行业务上的层层谜团并未随之消散。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多年以来,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由业内翘楚到目前的保荐项目频频遭否,既有运气不佳的原因,也是种瓜得豆的逻辑演绎。

  保荐屡遭厄运

  6月23日,河北建新过会。但就在当天,同为广发证券保荐的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恒久")宣布返还投资者本金利息及注销股份等相关事宜,共返还投资者资金总额计4.17亿元。

  苏州恒久的IPO申请在年初即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并于3月9日完成了公开发行。在上市前夜,因招股说明书和申报文件中披露的全部5项专利及2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与事实不符,监管部门叫停了苏州恒久的上市进程。

  6月11日,苏州恒久在广发证券的保荐之下二度上会,未能通过;6月1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撤销苏州恒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行政许可。

  苏州恒久的上市之路就此终止,作为主承销商,广发证券付出的代价惨重:不仅近两年的各项成本付之东流,证监会还对广发证券出示了警示函,对两名签字的保荐代表人进行监督谈话、出具警示函,并在12个月内不受理其签名的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

  就在苏州恒久两次过会期间,广发证券连续有3个IPO项目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分别是1月25日泰安泰山、3月17日吉林永大、3月31日杭州正方。

  发审委并未就被否项目给出公开解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采访部分业内人士及研究员了解到,泰安泰山被否的原因可能与其2009年业绩大幅下滑有关联;吉林永大的硬伤包括使用国外知名品牌进入高端领域合作的不稳定性、过度依赖税收优惠、存在家族控制的风险等;杭州正方在上市前遭到举报,称其软件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而其主营业务高度依赖高校软件单一市场也存在风险。

  除了被否的项目外,其他已经过会的项目也并非一帆风顺。苏州恒久的专利问题暴露出来后,广发证券紧急暂停了星网锐捷的IPO过会,经补足专利欠缴费用后,5月26日再度经发审委审核通过。

  6月10日,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板IPO首发申请获得通过,但旋即引发媒体及投资者对其业绩成长性的质疑,并直指广发证券"保荐+直投"的模式存在争议。

  业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此前杭州正方未能过会的另一原因,可能跟广发证券的直投公司广发信德突击入股有关。

  投行没落

  "苏州恒久的问题是个先例,此前大家谁都不会去注意到专利权有没有过期的问题。如果要去查,需要走很多趟程序。广发证券撞上这个项目只能认栽,其实是有人举报苏州恒久之后,才引起了媒体和监管层的关注。"接近苏州恒久项目的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投行领域仍然是买方市场,尤其是2009年IPO重启及创业板开闸以后,市场上IPO项目非常多。除了一些大项目需要争抢外,大多数中小项目是由保荐机构来择优。一般来说,大项目被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公司等大券商包揽,民营背景和规模较小的券商则主攻中小板及创业板项目。

  广发证券属于后者。西南证券一位券商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广发证券保荐的项目屡屡遭否,与其主要做中小板、创业板等小项目有一定的关系,规模较小的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容易存在一些瑕疵。另有业内保荐人向记者透露,一些小公司在创业期间可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上市过程中埋下隐患。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了解,IPO项目过会通过率低只是广发证券投行业务不佳的一个显性表现。近几年来,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前总裁董正青执掌期间,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一度令业内侧目,不仅先后拿下武钢股份(600005.SH)、长江电力(600900.SH)等承销项目,还以拥有近70名保荐人位居全行业规模第二。但2007年以来,广发证券的保荐人数量逐渐下降,目前为60人左右。与此同时,其他券商大量招募保荐人,曾经落后的国信证券、联合证券等先后超过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投行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董正青主导广发证券上市前夕,某券商投行部4名保荐人集体跳槽到广发,董正青内幕交易案发后,"年底就有一名保荐人离职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广发证券内部获悉,整个投行部门仅广州总部地区相对稳定,因激励欠缺、晋升之途不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广发证券仅北京地区就流失了6名保荐人,全国范围内流失了近10名保荐人。

  "连净流出都谈不上,只有广发证券是只流出,没有人进来。"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投行业务只是折射出广发证券内部危机的一个信号。对于保荐人流失、项目频频被否等问题,广发证券内部人评价"广发证券管理结构和内部激励有问题,整个公司都缺乏动力",更关键的是,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投行部门。

  接近广发证券经纪部门的内部人士透露,最近3年来,广发证券的经纪业务也在走下坡路,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目前,经纪业务贡献了广发证券80%的营收。

  "后董正青时代"危机

  溯及广发证券的转折点,无论是市场份额下降的经纪业务,还是实力明显弱化的投行业务,皆始于董正青的锒铛入狱。

  2007年6月1日,因在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过程中卷入内幕交易,广发证券原总裁董正青在内部会议上宣布辞职。2009年1月9日,董正青被判构成泄露内幕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其后,广发证券原常务副总裁李建勇接任总裁一职,李建勇为经济学博士,温文儒雅,其管理风格与董正青形成鲜明对比。据原广发证券内部员工透露,董正青为人非常强势,是"晚上工作到2~3点,早上7点就来开会"的那种工作狂。董正青下属也有一帮能力过硬风格类似的干将,这些人大多数留在了广发证券。

  上述内部人士透露,董正青出事后,广发证券高层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没有人能够执掌大局,"群龙无首"。在这一基础上,高层内部分化成多个阵营,这些阵营包括仍未离职的董正青旧部、大股东辽宁成大(600739.SH)和吉林敖东(000623.SZ)的代言人以及由公司最早的所有者广发银行延续而来的广东本土系。

  这种局面无法形成一个强势的领导层,各个方面皆固守既得利益和地位。广发证券内部人士评价,由于前几年牛市打下的雄厚基础,现任管理层可以连续三年都维持一个基本面不错的广发证券。

  在不少中层员工看来,失去强势领导的管理结构只是内部机制不活的一个原因,更关键的是,由于激励机制有问题,整个公司都缺乏动力,尤其是中层和基层的员工。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获悉,广发证券的管理机构虽然也是金字塔结构,但可谓是"铁打的尖顶、流水的底盘"。非常少数的管理层牢牢占据了上层的位置,且地位稳固,堵塞了中低层员工向上升迁的职业通道。

  由于管理层欠缺动力,也没有实行扩张政策来拓宽员工的职业通道,如创建子公司或新业务部门。在这种结构下,一般的中层打拼一段时期后,难以得到升迁,只能选择跳槽,由此导致底层"沙化"严重,业务下滑和竞争力趋弱也在情理之中。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