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后几个工作日,投行人士从四面八方涌入京城,揣着忙碌许久的拟上市公司材料,满怀希冀地向审核部门进发。
报表审计时间窗口显现
“现在每天至少有十几家券商向预审员申报发行材料,创业板公司居多。证监会特别在大堂设置了一个隔间,用来专门接待。”一位赴京递交材料的保荐代表人向《第一财经日报》描述了新股如火如荼的申报情况。
对此,多位投行人士表示,为了赶上报表审计的时间点,每个季度末都是申报材料的高峰,而为了省去“三年又一期”的披露义务,每年的3月末又将是一年里的新股申报最高潮,这样的情况将持续到4月初,并呈逐渐下滑趋势。
然而,不仅仅是审计时间窗口显现的原因,各家券商手上的新股资源也都出现了大爆发。早在今年年初,记者就了解到,各家券商的新股计划申报数量都较往年有显著提高,上海某大型券商的项目储备达到上百家,深圳一家创新型券商在今年一季度计划申报50家新股。另外,多家券商都在近期对投行进行扩张,大肆招兵买马,成立新的事业分部。
一家券商投行部总经理反映,监管部门的审核情况进程也较以前有所加快,从递交材料到上会,平均时间在5至8个月,据此推算,最近一批新股申报的上会时点将在今年9月至10月,预计今年年末又将迎来新股密集发行期,或将超过400只。
“去年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就一路攀升,并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达到峰值,平均市盈率均超过70倍,创业板更是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很多中小企业看到这样火爆的情况,便趋之若鹜寻求上市,去年年末来找我们的公司特别多。”上述保荐代表人表示。
巨额融资压力令市场难言乐观
中小企业蜂拥而至争相上市的场景与“十二五”期间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规划相匹配。为了响应上述政策规划,沪深两大交易所都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布了新股发行计划。
上证所初步匡算今后五年沪市每年将新增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力争到2015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
深交所保守估计未来三年内发行1000只新股,预计今年发行350只。已经有证监会批准、股东大会通过或董事会预案的增发家数接近300家。按照扣除去年银行大规模IPO和增发的平均募集资金规模估算,未来9个月月均融资需求在1000亿元以上。
2010年被称为A股市场的“天量融资年”,全年共发行新股349只,IPO融资额高达4921亿元,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行数量之和。349家如果折算到全年250个交易日,则意味着每天约1.4只新股发行,每周有7只新股面市。
按照两家交易所的计划,2011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和规模将更胜一筹,达到400家,简单按照去年平均每家融资14亿元来推算,今年IPO融资额将高达5600亿元,若按照这一速度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的IPO总融资规模将在2.5万亿元以上。
有投行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称,去年A股募资额称冠全球,但二级市场表现却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排名垫底,其中不乏新股发行的巨额融资压力影响。进入2011年,这一状况并未改观,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融资规模依旧如此庞大,今年市场整体表现恐难言乐观。
另外,上述人士还指出,新股发行亢奋引得企业一拥而上,受超募资金的驱动,或对新股发行质量也有所影响,更易滋生如胜景山河这样财务造假、披露不实的恶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