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来为管理层“鼓劲”。由于股权激励计划均对公司未来发展设定了“业绩增长门槛”,应属利好,然而颇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的是,为何有些公司激励方案披露后股价随即上涨,而另一些公司却应声下跌,玄机何在?
深市主板公司L上周六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但股价在昨日却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收盘最终下跌3.31%;同样,中小板公司P在上月末推出股权激励后其股价亦连续两日下跌。而反观创业板公司J,其在3月22日股权激励方案出台后则连续多日上涨。
记者发现,包括L、P公司在内,剔除大盘波动性因素,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在消息发布后股价走势往往不理想,而股价上涨的则多是推出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这两种激励方式最大的不同则在授予股票的价格上。根据股权激励备忘录1号规定,限制性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若是以定向增发方式取得,那么其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50%。而从实际操作来看,相关公司大多是以均价的50%确定为授予价,即大大低于当前股价,这不由令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未来表现产生怀疑:因为只要考核条件达标,相关高管未来在股价低于当前价格时亦可解锁套现并获取收益。
与此相对比,同样在满足业绩考核条件的前提下,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所给予高管们的行权价则是以二级市场价格甚至高于市价所制定。在投资者看来,这乃是将股东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最好体现,亦说明高管对未来股价有信心,受此影响,方案披露后二级市场大多“涨声相迎”。
事实上,无论是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还是期权激励计划,投资者最为看重的还是其中的业绩考核指标,往往将其看作是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记者注意到,个别公司虽是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但因其所制定的业绩考核标准高,方案公布后股价也会有所表现。反之,以L公司为例,尽管其考核指标规定了“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2倍”,但对净利润要求则是“以2010年为基准,2011年至201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20%、30%”,也就是说,公司2012年净利润只要同比增长4.35%即可满足解锁条件。面对稍显宽松的考核指标,公司股价随之下跌也便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