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加息压不住涨价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钮文新
2011年04月12日09:59

  又加息了。

  加息图的是什么?貌似是为“战通胀”。但加息后,价格上涨是否能被抑制?笔者看来是否定的,越加息物价越高。因为,本轮物价上涨是全球性的,根源是发达国家无休止地滥发货币。对中国而言,这样的价格上涨属于成本推动。

  不是吗?前段时间,四大日化巨头打算联手涨价,康师傅产品涨价,不都在强调成本上涨吗?可以预料,未来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干预,短期内压住物价。但长期看,只要发达国家货币滥发不止,中国物价就无法稳定。

  加息等紧缩货币手段,只能进一步推高成本,同时压制内需。所以,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无法受到有效抑制的前提下,中国货币紧缩过度的直接后果是“滞胀”。

  回过头来,央行加息的根据又是什么?应该是“蒙代尔三元悖论”——中国央行一直奉行的理论法宝之一。

  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表面上看,《通知》的目的是封堵“热钱”流入,但实际是通过加强外汇管制,强化货币政策独立性。这明显是加息前兆。

  但是,强化外汇管制、放宽汇率浮动就可以获得独立的货币政策吗?不一定,“三元悖论”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

  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并通过加息抑制价格上涨,这个价格上涨必须是“内需拉动型”,而非“成本推动型”。说白了,你可以挡住“热钱”流入,但挡不住基于美元滥发而引发的成本大幅提升。

  第二个前提条件是:“三元悖论”只适合于产业资本定价时代。现代经济已经不是产业资本定价时代,而是金融资本定价时代。产业资本定价时代,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所以当“热钱”流入后,会因“热钱”的购买行为推高价格;但金融资本定价时代不是这样,价格是由市场预期决定的。当国际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国内市场立即就会出现实质性上涨,根本用不着“热钱”流入发生实质性购买,造成供求失衡然后才推高价格。

  如果不对金融资本定价时代的价格变动特征深入研究,死抱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不放,必会酿成大错。比如,房价居高不下仅仅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吗?显然不是。中国楼市上涨是从2003年开始的,从那时到现在,土地价格、建材价格上涨了不知几番。

  有人一定会说,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没有那么多的人买房,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需求,价格也就不会涨。真是这样吗?

  可以假设一下,假设中国的房地产没有这么火爆,那石油、电、煤等能源价格,有色金属价格就不会上涨了吗?如果中国的需求可以决定国际商品价格,那“定价权”是在中国手里吗?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商品定价权,你相信吗?

  实际上,看看美元指数过去10年的走势,就不难看到国际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上涨。也就是说,理解了金融资本定价的问题,才可能认识今天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才可以制定出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

  而现在的局面是,用产业资本时代的控制方法应对金融资本时代的物价上涨;用抑制内需的手段抑制国际价格上涨。这两大错位,往往会使抑制价格的手段变成刺激价格的措施。

  因为,越加息成本越高,成本越高越要向后端商品传导,物价压力越大;更严重的是,如果无度紧缩货币,内需压制,中国经济将面临失速危险。

  那时,恐怕又需要新一轮刺激政策了。

  蒙代尔三元悖论

  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根据该论断,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