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经不卖世纪乳业公司的牛奶了,早就改成卖伊利的了。”在河北高阳县南路台村的一家小超市里,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说。然而,此地正是世纪乳业有限公司工厂的所在地,该公司经受住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考验,却没能通过此次的乳业整顿,原先所占有的
市场则逐渐被蒙牛、伊利、光明、三元这样的大企业占领。据统计,蒙牛、伊利、光明等大企业纷纷通过审核,取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占全部过关企业的比例高达30%左右。
大企业过关数量占比超三成
此次乳业整顿,并不是由市场直接的内在原因引发,而是借助行政手段和政策使得行业重新洗牌,大企业纷纷顺利通过审核,而众多小乳企则被淘汰出局。
蒙牛集团向《每日经济新闻》称,蒙牛集团总共有32家子公司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不过,去年年底,蒙牛集团以4.692亿元收购了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如果再加上君乐宝乳业公司9家子公司,蒙牛集团所占的比例将更大。
另外,据了解,伊利集团下属的130多个工厂也已全部获得了乳制品生产许可证。记者还通过对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统计得出,光明乳业共有15家子公司,三元乳业有11家子公司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
在643家通过企业中,这前四大企业通过审核的子公司达到了190家左右,约占全部过关企业的30%。
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蒙牛集团称,2010年,蒙牛液态奶继续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3%左右,其中高端主打产品特仑苏的市场份额继续位居市场第一。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表示,2010年液态奶约有1800万吨,蒙牛集团有500万吨,约占28%,而伊利集团则占18%,光明乳业为7%左右。在奶粉方面,伊利则占有11%左右的市场份额。
此次乳业整顿,利好蒙牛、伊利等大企业。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本次被清理出局的数百家企业大致可腾出20%市场空间和近30%奶业资源,而这些被腾出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将趋向高度集中,大部分流入大企业的手中。
事实上,中国乳业的几次大变局都会淘汰一些小乳企,从而使大乳企获得扩张的机会。
世纪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军告诉记者,河北保定市高阳县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共有8家乳制品公司,该事件发生后,就只剩保定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保定美森乳业有限公司、河北香格尔饮业公司和世纪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此次政府的整顿,后两家公司已经主动退出,就只剩两家了。
据记者了解,河北35家通过的企业中,保定市就占了6家,其中就有蒙牛、伊利的身影。而在石家庄,也存在同样的情形。石家庄高邑县唯一的乳制品公司石家庄旭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出局。行唐县的太行乳业公司、六路通乳业开发有限公司、阿牛乳业有限公司等均已陆续被淘汰,目前石家庄就只有6家乳制品公司。
蒙牛方面表示,未来蒙牛通过加强优势品类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陈连芳指出,此次整顿虽然使得大乳企获得扩张的机会,但也需要企业稳扎稳打,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或加快形成寡头市场格局
“此次整顿使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中国乳业格局将由此发生变化。”王丁棉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也显示,蒙牛正计划增资6.6亿元,在广东打造乳制品加工基地,而伊利即将向惠州砸出4.6亿元,并计划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4亿元。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随着产业洗牌的继续,乳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寡头垄断的格局也日益凸显。
另外,王丁棉认为,此次整顿中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产品质量安全百分百能让人放心。“政府签发许可证给企业,仅是从现有的硬件条件评审,而食品安全真正掌握在企业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