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调控通胀需要釜底抽薪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莹
2011年04月14日06:23

   中长期来看,决定价格均衡的成本、供需、货币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得以解决,短期的控价压力只能是被推迟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烘培业工会、水产业商会、医药业商会、纺织服装业商会等24家商会4月13日在北京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倡议书强调,全国工商联行业商会的会员企业和企业主,绝不串通涨价、人为抬价。(相关报道见B03版)

   近期,政府在物价调控方面更多地采用了行政干预措施。为了确保价格总体稳定,继方便面、日化产品、白酒等消费品企业被发改委密集“约谈”后,食用油企业也传出要求暂缓提价的消息,而据媒体报道,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亦收到相关“限涨令”。非行政机构的行业协会自我约束措施的跟进,可以视作是对发改委要求的积极回应。

   就CPI运行的判断来看,市场普遍预期将在年中出现峰值,下半年将逐步回落。因此,可以认为,行政手段的运用在近期出现加速,亦是基于通胀高点很快就会出现并逐渐滑落的判断,只要能压住近期物价走势,下半年随着基数效应及紧缩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通胀压力就能消散于无形。

   应该说,管控措施确实起到了作用,一些一度酝酿涨价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搁置了涨价计划,对通胀加速上涨的确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临时的管制措施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在成本压力之下,企业可能会重取“变相涨价”的手段,例如,减少分量或以旧充新等。中长期来看,决定价格均衡的成本、供需、货币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得以解决,短期的控价压力只能是推迟,需要警惕的是上述问题交织影响、集中爆发。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并不是无偿的。就目前来看,对于被约谈的企业和行业,会有一定的补贴,例如,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最先被约谈的企业,就获得了低于市场价的“定向销售”。虽然可能不足以弥补企业亏损,但企业获得了一笔无形的可观资产。抓住有定价权的行业龙头,以有限的成本付出换取市场价格的稳定看起来是笔划算的买卖,但应防止间接强化了部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免出现强势企业更强,弱势企业更弱的局面。

   当然,在当前的境况下,防通胀理应加大力度。调控通胀风险更需的是抽掉超发货币这一釜底之薪。

   □王莹(上海 学者)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