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国资委对央企产融结合将进行“设限”的消息,引发了众多央企的“金融化”竞跑。
“现在连原本没有金融业务的央企,也开始要做产融结合了。”4月上旬,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产融结合,多指产业资本持有金融机构股份、设立财务公司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等现象。
在宏观调控下从房地产“撤军”后,投资金融业成为不少央企可以选择的方向。
3月6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公开表态,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一些大央企可逐步探索“产融结合”的方式与经验。同时,国资委规划局也开始研究“产融结合能走多远”,希望对央企的产融结合进行规范。
“央企很容易利用自己组建的产融结合平台使自己成为国内市场的垄断者,进而对原有的市场竞争结构造成破坏和妨碍公平竞争。”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入股金融机构后,一定要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央企涉足金融的监管,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出乎监管者意料的是,方案尚在研究初期,却已改变了央企的“发展预期”。“大限”将至,央企纷纷摩拳金融业务,追赶“末班车”。
“在产融结合的路上,如果国资委的限定政策让我们只走五十步,我现在做一个冲刺,冲到一百步。以后谈的空间就大了。”一位接近央企负责人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