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EMBA教授曾伟,多年的工厂管理研究认为:管理无大事,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成,要打造好企业管理的信用基石,就得注重从每一件小事讲信用做起。
为什么要讲信用呢?曾伟教授表示,信用涉及的不仅是经营中的生意成败,也是企业
管理过程中产生危机的根源所在。稍有偏失,便会令所有努力前功尽弃。曾伟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元旦前,他和几位东莞民企老板聊信用话题。其中一家五金厂的张姓老板大吐苦水。他的工厂创办一年多,工厂规模小,资金不足,经常拖欠供应商货款。结果供应商串通一气,停止供货。张老板做业务出身,接单能力很强,眼下却是有单开不了工。末了,他叹息说:“我不是故意拖欠供应商货款,是确实周转不开。等做大了,一定让大家知道我是个守信用的人。”交谈中,张老板流露出对那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的羡慕。
曾伟教授觉得,认为有钱才能守信用,没钱就不能守信用,这其实是对信用的误解。
为什么这样说呢?曾伟教授谈到这样几个例子:
一个是关于步步高投资人段永平的。段永平是业界公认的“信用王”。供应商们常说,跟步步高做生意,不怕它不付款,就怕自己做不好。步步高关于支付供应商货款有严格的规定,到付款日一定付款。当年财务经理因迟一天付款而受罚的事例便是佐证。
曾伟教授对段永平的讲信用是赞不绝口,他说:其实了解段永平的都知道,段永平当年执掌“小霸王”帅印时,就有着极佳的信用口碑,曾对部下说:民营企业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对信用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曾伟教授提到中国另一位“信用王”就是史玉柱。当年一场“巨人危机”几乎让企业破产。但史玉柱没有走申请破产之路,而是背负数亿债务,开始了凤凰涅槃。几年之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还创办了在美国上市的动漫公司。企业失败又东山再起重铸辉煌,史玉柱是中国第一人。
曾伟教授举的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有钱人不一定讲信用,讲信用者未必有钱。有人讲信用,是因为他有讲信用的习惯,并且尝到了讲信用的甜头。有人不讲信用,也是因为他有不讲信用的习惯,并且他始终没有尝到讲信用的甜头。甚至偶尔占到不讲信用的“蝇头小利”。
信用关系经营成败。管理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企业那么多的制度形同虚设,那么多的流程流于形式?曾伟教授认为,说到底,是企业没有养成守信用的好习惯。这一点,老板、高管难脱其责。
曾伟教授指出,一位老板曾经用“三七分”对自我信用进行评价:七成以上的事情讲信用,三成以下不讲信用。这又是大错特错了。这种“信用观”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有时讲信用,有时不讲信用;对自己有利时守信用、对自己不利时不守信用。实质上是伪信用、无信用。
信用是无条件的,要付出代价。坚守信用,需要成本。
为了树立信用,树立管理权威,规定的制度上至老板、高管,下至普通员工,一律无条件遵守,违者按规处罚。即使有人辞职,也要承受。这是管理信用建设必须付出的代价。
中山古镇一位灯饰厂变革遇到个别人阻挠。老板在大会上明确表态:就是把工厂门关了,也要将变革进行到底。大不了我和老婆再去卖米粉。
信用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原则和底线。
为了坚守它,甘愿付出代价,甚至不惜代价去捍卫它。如是,你便掌握了信用的精髓,掌握了信用之道。
大事守信用是化解危机,小事守信用是塑造口碑。
曾伟教授坦言,管理无大事,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成,要打造好企业管理的信用基石,就得注重从每一件小事讲信用做起。最终,逐渐形成信用文化和风气,这样,流程、制度、规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企业的信用口碑才能建立和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