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山东菜贱伤农事件调查 菜农自杀主因另有说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建锋
2011年04月25日08:33
  “山东卷心菜价格低至8分钱一斤……”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司家庄村菜农韩进之死与菜价暴跌有关。

  2011年4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到司家庄村调查之后发现,事件背后原因众说纷纭。种菜亏本也许是压垮韩进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菜价暴跌、菜农易受伤害则是普遍现象:不仅在于流通环节争夺利润,更在于农民面对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专业组织和机制保障。

  菜农自杀主因另有说法

  韩进夫妇与司家庄村绝大多数农户一样,专以种植蔬菜为业。从成家至今,韩进种植蔬菜已经15年了。

  “韩进种菜是好手,人也很勤奋,种菜收成历年来一点都不比我们村其他人差。”多位村民和韩进的父母、妻子、亲戚都这样说,韩进的邻居们在这15年间,依靠种植蔬菜陆续盖了新房。

  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2011年4月21日到韩进父母旧宅拍照片,发现这套修建于1970年代的一进三间旧平房不仅多处漏雨,而且有些地方墙体破裂几近倾颓,依靠几块木板勉强支撑,三年前韩进和妻子离开这里,搬到同村百余米外的三叔家寄居。

  “这都15年了,当时和他一样成家的,都在好几年前就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还都过得去,韩进怎么就没能攒钱盖起房子呢,这个我一直都没明白。”4月20日下午,韩进的母亲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两个孙女一出生就是我们老人照顾,他们夫妻又没有别的负担。”

  “村里人都说韩进家很奇怪,怎么别人家卖完菜都有收入,他们家刚卖完菜就喊没钱了。”村支书韩作银在4月20日下午说,“他还给大舅子担保找人贷了8万块钱,大舅子车祸一死,韩进觉得这钱要不回来了。”

  23日下午,韩进的父亲韩奉泉当着韩进的母亲、姐姐、妹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儿子的死,菜价暴跌顶多是直接原因,菜农收入是不高,但这么多年咋没见别人因为菜贱就自杀的?”

  4月21日下午,一位自称唐王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赵姓干部在司家庄村委会说:“韩进自杀跟菜价低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家庭原因。”

  这一说法受到韩进妻子的反驳。韩立霞几次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纠正了以往媒体的报道:“不是8分钱一斤,那天卖给商贩的是一毛五一斤,他是听说第二天可能只有几分钱一斤。”

  “去年他的卷心菜苗子养的很好,为了养羊,把卷心菜苗子都给别人种了,去年卷心菜卖出去一块二一斤,别人卖卷心菜赚了好几万,他的羊发瘟病死了好些,不光没赚钱,还赔了一两万。今年跟着大伙种卷心菜吧,一看又要亏一万,本来家庭一直就不顺,”韩奉泉说,“死之前,他还养了葱苗子准备接茬种大葱的,今年卷心菜太贱,是最后一次打击。”

  村主任韩会利和村支书韩作银认可甘蓝(即卷心菜)菜价暴跌是压垮韩进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甘蓝菜价确实太低,前几年的批发价,每斤从五六毛一直涨到去年的一块到一块二,今年村里种植面积比去年要大些,可菜价最高只卖到了三毛一斤,低到一毛二,今年天气偏冷,菜生长期比往年又长一点,很多甘蓝出了花,出花的甘蓝,卖几分钱一斤都很难。”

  唐王镇党委书记李延德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否认赵姓干部的说法。他认为,虽然韩进自杀主因是家庭矛盾,但菜价太贱不可否认是直接诱因。“菜贱伤农,这件事说明农民个体面对市场的时候,承受风险的能力很低,这也是基层政府努力想解决但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

  菜贱伤农事件多样发生

  4月22日,山东省农业厅农技站刘国琴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菜贱伤农事件几乎年年发生,即便在蔬菜价格整体上涨的去年,一些地区西红柿的批发价只卖到几分钱一斤,白菜也是。今年,不仅山东卷心菜和河南的芹菜,上海、湖北、浙江等多地出现了多个品种蔬菜价格的暴跌、滞销。

  刘国琴认为,一是农民了解市场的能力不强,农民获得的服务也不够,种植存在盲目性,以至于出现市场大幅波动;二是农民面对市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4月21日下午,在唐王镇司家庄村,60岁农民韩会学当着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面,将一亩多菠菜用铁锨铲倒,任其倒伏在地里烂掉。

  他说,去年菠菜批发价能卖到五毛钱一斤,今年最惨的时候,500斤菠菜总共才卖了4元钱,一手一分钱都卖不到,喊人来拉不要钱别人都不来,只有铲倒,这1.5亩的菠菜,投入成本便损失接近3000元。

  “大葱也是这样,任它们在地里都长出了花,卖不出价,这实在没有办法。”韩会学说。

  刘国琴分析,菠菜价格暴跌有两个原因,一是菠菜大量上市时节到来,二是日本核辐射事件后,突然严重滞销,人们听说有极微量的碘—131(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变产物),符号为I-131,半衰期为8.3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是不会存在)残留其中。

  韩会学证实,就在听说日本核辐射残留在蔬菜中这个消息的第二天,菜贩子把一车的菠菜拉回来,说没人要,他不得不给人家退钱。

  39岁的农民韩作禹告诉记者,自杀的农民韩进由于去年养羊,今年重新种植蔬菜,搭建弓形棚等都得购买新材料,一亩地投入3000元左右,6亩地的成本要高达一万五左右,如果菜价卖不到0.30元/斤,那就要亏不少。

  韩作禹算了一笔账:由于采用很多旧材料,5亩卷心菜的基本投入6500元,其中塑料布400斤,每斤6.8元,尿素四袋共400元,6袋碳铵每袋36元,鸡粪2000元,每方130—160元,复合肥四袋每袋180元,竹条20捆每捆46—65元,雇工500元。合计成本每亩1300元。平均亩产6000斤,其中有两亩长出了花,基本卖不出去,能卖钱的只有不到25000斤,直到23日,总共卖出6800斤,只有一次卖2400斤卖到了0.28元的价。

  韩作禹在23日卖出了2600斤卷心菜,仅获345元,合每斤0.13元。

  个体农民直面市场永远是输家

  4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唐王镇司家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当日卷心菜的批发价是每斤二毛五,但23日,价格跌落到一毛二左右。

  韩作禹讲述了一次卖菜的经历。那天下雨,他早起收了一车卷心菜到市场,一个商人出价0.28元一斤,但这个价格他只卖了2400斤,很快,其他村民的菜到市场后,每斤价格就降到0.25元附近,最后降到0.20元。

  既然商人能接受0.28元的价,为何农民不能坚持这个价格呢?韩作禹说,没办法,大家来卖的多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再也讲不起稍稍公道一点的价格来。

  他和多位村民都认为这是市场规律,没什么好讲的。

  司家庄村支书韩作银也认为是市场规律。

  唐王镇党委书记李延德说,个体农民面对市场的时候,确实容易形成买方市场,农民不可能联合起来,光是农民之间的相互竞争就能把菜价拉下来。

  菜商李仁敏每年从司家庄村运卷心菜到临邑,他介绍了当地的销售链条:0.15元买到后运送到临邑,以0.25元一斤出售给零售商,市场零售价0.40元,超市零售价是0.50元(超市包装和人工费用较高)。他运送1万斤卷心菜,刨去油钱200元、空车高速费70多元、进卖场的管理费100元和自然损耗300斤,能赚的也只有两三百元。

  李仁敏说,去年菜价高时,能多赚一倍左右。而今年油价上涨、一切生产资料都上涨,只有菜价下跌,对菜农和菜商都不利。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沦为空架子

  山东省农业厅农技站的刘国琴说,国外对种植蔬菜有补贴,我国缺乏对于菜农的一些基本保护,而且面对蔬菜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急于对菜价进行调控,而同时对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的调控却无效,这表明农民的弱势地位急需改变。

  农民韩作禹表示,塑料布、尿素、碳铵、复合肥、鸡粪、竹条,乃至人工,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光是蔬菜价格不让上涨,不合理。

  山东省农业厅经管站站长刘德先认为,菜农将菠菜铲除,这件事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农民的权益应该有实体的合作组织来维护。他说,日本的相关组织,就能在核污染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时候,出面维护农民利益,而中国在这一块很欠缺。虽然山东有4万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基本是空壳状态,只有一个牌子,没有实际运行;一部分运行好的,一种是有实际投入的合作组织,另一种是企业入股带动的农业合作组织。

  “这次卷心菜的滞销,表明农民种植前不了解市场信息,销售时又完全没有定价能力,不能参与更多的利益分配。”

  “如果合作组织能实体运行,并进一步联合,就有可能为农民提供从种前到销售的全面服务,一般能避免今年出现的多个地区蔬菜滞销现象。可惜的是,目前除了山东潍坊能注册专业合作联合社,其他地方还可能不行,这有政策法规,”刘德先说。

  司家村支书韩作银在4月20日下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称:“村里有专业合作社,名字叫顺和,我是社长,其他管理者就是村委会成员,每家每户都是社员,我每天接到外面打来的80多个电话,问蔬菜情况,我们合作社就是联系外面的商贩,我认为我们的合作社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司家村所有接触过记者的村民表示对合作社不了解,基本不知道合作社的情况。

  司家村主任韩会利在23日下午承认:“我们村虽是唐王镇的无公害甘蓝基地,几年前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实际上没有运行。村委会曾提出要搞结构调整,还没搞好。虽说每家每户都是社员,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参与性,社长是村支书,其他管理成员不知道,合作社也没有任何投入,社员也都没有投资,当时就是注册了一下。”

  唐王镇党委书记李延德在23日下午认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今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甘蓝滞销,有些地方的菜价比我们这边还低很多,有天气的因素,更有市场信息不畅、农业专业合作社没能起作用的原因,农民仍然是单个面对市场。”

  李延德说,“司家庄注册了合作社,但这个合作社确实是个空架子,没有运作起来。”

  据本报记者了解,唐王镇共注册了47个专业合作社,运行得好的是由能人带动的、有投资和由企业牵头的合作社,但不多。大多数都像司家这样,以村为单位注册,但是实际没有运行,农民仍然是个体散户经营。李延德认为,这一点很不利于农村发展,下一步需要加强引导。

  刘德先呼吁国家应多关注涉及农民发展和权益根本的专业合作组织。

  安徽省著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让农民在经济上能组织起来,改变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便须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上放手,引导农民更多地自主组织注册专业合作社,避免这类行政干预下的空壳化合作社。

(责任编辑:王霄)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