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私人银行业务是新突破口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4月26日05:37
  华侨银行首席执行官康大卫(David P·conner)踏足中国的频率正越来越高。

  在他心目中,中国市场的地位正随着华侨银行(中国)业务扩大而迅速提高:过去三年银行资金部客户数量翻番,销售业绩翻三番;金融机构部总体业绩增长四倍;去年个人银行业务同比增长190%;5 月,华侨银行(中国)第14家国内网点将落户重庆。

  然而,和其他外资银行的处境相似,华侨银行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75%存贷比监管要求、经营团队本地化、业务结构调整等市场机遇与挑战。

  “我们对中国市场始终保持很大的信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康大卫表示,“尽管面临中国信贷额度收紧、企业外贸环境复杂化等挑战,但华侨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节奏并没有改变,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华侨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新突破口。”

  加码私人银行业务

  目前业务发展驱动点主要来自公司类银行业务,下一步我们考虑在私人银行业务有所突破。

  《21世纪》:华侨银行自2007年成立法人银行已三年,2010年内地业务发展盈利状况如何? 主要的盈利来源是什么?按照监管要求2011年底外资法人银行必须满足存贷比75%的要求。华侨银行目前存贷比情况如何?采取何种方式满足这一要求?

  康大卫:三年前刚成立时,我们只在五座城市开展业务,员工只有200人,但现在我们的足迹覆盖了8座城市,员工超过700人,大部分是中国员工。去年华侨银行(中国)资产翻了四倍,存款业务显著增长,尤其是个人银行业务创收同比增长约190%,经营净利润达8800万人民币。

  目前业务发展驱动点主要来自公司类银行业务,下一步我们考虑在私人银行业务有所突破。至于中国监管部门要求的75%存贷比硬性规定,我们自信在今年底将满足这项要求。

  《21世纪》:目前华侨银行(中国)的利润在整个集团占比有多高?未来在中国市场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康大卫:目前中国业务占集团总利润的比例并不高,去年华侨银行整个集团盈利收入达到266亿人民币,净利润突破133亿人民币。

  但华侨银行管理层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当然我们也遇到新的监管挑战,比如中国央行对贷款增速收紧,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业务拓展机会。如外贸市场迅速复苏,外贸业务融资与现金流管理业务方面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次是中国高净值个人富豪数量增加,对我们私人银行业务很有吸引力。尽管目前华侨银行主要通过个人银行部门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不是集团前不久收购的新加坡私人银行,但我们也在考虑给后者申请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许可。

  《21世纪》:新加坡即将有中国的大型银行作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离岸人民币业务在新加坡将迎来很大的发展机会,华侨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康大卫:在新加坡拥有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将很大程度降低人民币在新加坡的流通兑换交易成本,简化手续流

  程,有助于我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扩大。不过,我们还得关心人民币与新加坡元之间的汇率比值涨跌幅。

  过去两周,新加坡元升值幅度就超过人民币汇率升值,如果新加坡企业将手里的新加坡元兑换成人民币,将面临潜在的汇兑损失,这将影响新加坡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热情。

  光靠政府调控通胀预防企业经营风险还不够,华侨银行已对特定行业加强贷款风险的跟踪监管。

  《21世纪》: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球经济与企业都在面临高通胀的挑战,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已出现高增长高通胀情况,会不会给华侨银行在企业贷款方面的风险控制带来很大的挑战?

  康大卫:对高通胀时期的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我们已采取相关预防性的措施。

  首先,华侨银行的主要业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这些国家都已采取升息或货币升值手段控制本国通涨上升,对当地企业降低原材料上涨的经营风险,属于政策利好。

  但光靠政府调控通胀预防企业经营风险还不够,华侨银行已对特定行业加强贷款风险的跟踪监管,比如今年石油价格上涨很高,信贷风控部门就对原油产业链的企业运营及利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哪些细分行业面临的冲击更高;银行客户经理还调研当地企业,一方面了解行业利润因原材料涨价而减少的幅度,另一方面也会跟踪企业是否有足够能力度过原材料上涨时期。

  《21世纪》:华侨银行是否做好准备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

  康大卫:每个投资者都在关心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冲击,他们担心银行是否需要开展新一轮融资补充资本金,从而稀释银行的估值与分红能力。华侨银行现有的多项财务指标都已满足新巴塞尔协议,我们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6.3%,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17.6%。但我们得承认,新巴塞尔协议也会影响银行的投资能力,以往有些银行资本金可参与投资的项目现在不行了。

  《21世纪》:华侨银行目前持有宁波银行13.7%股份,双方在业务合作方面会不会有新的发展规划?

  康大卫:对于特定业务,我们跟宁波银行没有合作计划。但长期以来,我们向宁波银行进行某些银行业务的技术支持,替他们提升业务与产品的风险控制水平;宁波银行也协助华侨银行在中国开设更多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尤其在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期间,宁波银行对华侨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提供很多帮助,双方的合作是全面互惠的。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