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陈一舟:涨工资推高CPI的逻辑很危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陈一舟
2011年05月03日04:28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成为CPI走高的又一推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

  劳动力价格上涨助推通胀,如此论调早已有之。与“涨工资成为CPI走高又一推手”的温和和隐晦相比,某些经济学家的“成本型通胀”观点更加直白和赤裸:强制性地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会进一步传导至商品及服务的价格,造成职工名义工资普遍增长、物价上涨更多、职工实际工资并无增长甚至萎缩的局面,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请恕笔者直言,这是一种非常危险和荒诞的精英逻辑。“工资—物价”螺旋上升貌似理直气壮,其实不值一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力价格应在企业运行成本中占据一个健康的比重,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国内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标准线”。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7年11月公布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也指出,中国企业利润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表示:中国正在以“勤劳”对冲“制度成本”,“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的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说明企业只涨利润不涨工资,企业利润的绝大多数流到了资本手中,职工工资福利收入即企业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物价涨幅而言,处在一个较低的、不合理的水平。在这样的状况下,涨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回归”而并非“提高”,对企业构不成什么负担,更与通货膨胀无关。

  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以低廉劳动力价格作为代价推动经济发展的改革阵痛应该救赎;终结廉价劳动力时代,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无论是构建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相关政策性、制度性努力,还是各省市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将之与CPI挂钩的现实举措,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职工收入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物价涨幅,职工对收入分配缺乏基本的话语权,这种不公正的现状一定要打破和尽快校正。认为“涨工资助推通胀”,其实质是在偷换概念。

  只有制度公正了,劳动者权利得到保障了,职工收入增长了,企业运营规范化了,才是减轻通胀压力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