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QE2迟早要还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05月04日05:17

  QE2迟早要还

  1997年起金融市场变得复杂,大量银行及外资证券行在港发展业务,加上大量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单凭个人智慧能否战胜外资大行?例如摩根士丹利环球员工超过6.2万人,该公司拥有强大的资金、人才优势,普通人如何同他们竞争?

  虽然圣经上有“大卫与

歌利亚”的故事,但普通人中有多少个是大卫?我们亦曾见到2008年大行出事的一年,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大到可游说政府推出QE去挽救他们。面对如此多巨人,散户如何自处?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网泡沫爆破、2007年10月起的金融海啸,散户能否一一避过?经过三上三落后,散户是否older wiser but poorer(老了,学乖了,但更穷了)?年轻时曾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回望过去其实是惊涛骇浪,年过六十才明白平淡是福。

  今天自问:能否再失去3000万元而面不改色?或者自己真的“老”了。各位不妨参考一下“苏富比”公司在过去20年股价的启示【图】,小心驶得万船。

  金融海啸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二速发展”时代。成熟经济体如日本、欧洲及美国等,面对房地产回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令GDP仍有1%-2%的增长。由于楼价回落或低企,令这些地区CPI升幅不大(房租一般占CPI组成的26%或以上)。

  发达国家的宽松金融政策令全球原材料涨价及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寻找出路。反之新兴市场的楼价大部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已完成调整,例如香港在1997年到2003年。2009年起发达国家的宽松金融政策反令新兴国家楼价火上加油,刺激新兴国家CPI大幅上升。目前矛盾是发达国家欲刺激GDP有较高增长率而采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国家则欲压抑CPI升幅而在收紧银根。

  投资对错一线间

  以英国为例,2007年至今楼价回落20%(未计英镑贬值);反之香港楼价2007年至今上升超过60%;美国楼价2006年至今跌幅已接近30%;中国内地楼价同期上升120%或以上。你说怎么办?今天投资已不是计算回报率而是炒作概念,导致股价大上大落。

  由2009年3月至今,无论金价、股票或美元以外的货币,大方向都是一样,至今为止美国的QE2仍主导一切。5月开始,市场是否为QE2在6月底结束而做准备工夫?自2008年起各国央行供应数以万亿的美元计新增货币,令今天的金融资产无论是股票、债券、商品、黄金及外币都是no bargains(不二价)。

  反之,实质工资却在不断下降,失业或半失业人口在大增。2011年3月份中国内地CPI升幅达5.4%,估计下半年CPI应进入最后上升阶段,眼前情况无论对投资者或营商人士都难于应付。在美国,住宅楼租金占CPI的23%,占核心通胀的40%,此乃为何中国内地CPI大升而美国CPI升幅仍小的理由。

  美国目前资产价格不上升,只有PPI上升,令CPI升幅有限。这种情况1990年起在日本出现,1997-2003年在香港亦曾出现,2007年起在美国出现。

  当时,香港股市及楼价在1997年第三季到1998年第三季皆回落,1998年第四季到2000年第一季股市上升、楼价不升,对香港经济未见太大影响。2000 年第二季到2003年第一季股市与楼价同时回落。

  把香港过去的经验用于分析美国,便知美国2007年至今的情况同1997年下半年至2000 年上半年香港的情况相似,都是股市跌后大升、楼价回落。未来美国会否一如香港自2000年下半年出现股市与楼价同时回落的现象?2009年3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同1998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千亿港元外汇储备入市买股票效果相似(美国政府是买债券)。

  最终香港政府的政策仍不敌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出现二次寻底。今年6月30日美国QE2结束后又如何?在投资路上经常面对选择。选对或选错对你的将来影响很大。

  在推出QE及QE2期间,银行的工商业信贷并没有扩张。银行只愿意借钱给人炒股票、炒债券、炒黄金及商品,反之做正行生意的企业却很难借到钱去扩张,令失业率仍然高企,情况同1990年至今的日本极为相似。

  上月奥巴马提出加税兼削减政府开支方案,计划12年内共减少开支4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在重复1930年代的老路1932年透过减息、美元对黄金贬值去刺激股市上升。到1937年又通过加税及削减政府开支方案去改善财政赤字,股市又大幅回落到1942年美国参战为止。

  但4月份的金价、油价及股市反应,似乎不信奥巴马提出加税及削减开支的决心,因此金价仍然炒上、美元汇价仍然下跌。2009年股市低潮至今韩国股市已上升200%,美股亦上升100%,同期日经年平均数只上升40%,面对9级地震、海啸、核污染三大打击,日本的股市如何劫后重生?

  还记得1996年那年格林斯潘认为股市已进入非理性亢奋而收紧银根吗?1998年出现长期资本公司危机,美联储被迫提早放宽银根,令2000年科网股出现泡沫。2001年911事件令美联储重返负利率时代,不但令金价重返牛市,亦引发2007 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2009年3月QE及2010年9月开始的QE2,结果又如何?透过货币政策可刺激经济出现短暂复苏,但“出来混迟早要还”,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有因必有果,各位宜小心!债券自2010年10月开始回落,今年2、3 月略为反弹后,4月起又再回落并在挑战2007年9月开始的上升轨。是否一场债券危机在酝酿中?

  如美国政府无法推出QE3,代表由货币政策制造出来的一场经济复苏又到了完结篇。

  1990年至今,以美元计金价每年平均上升3.95%,道指每年上升4.89%(未计每年平均派息3.2%)。换言之长线而言持股票好过持有黄金。最佳持金的日子是1969-1979年,以及2001-2011年,即利率低于CPI升幅的日子,一旦利率高于CPI升幅,持金只有负回报。

  野马奔驰最易骑

  历史证明银根抽紧后股市在3-9个月后回落,银根放松后股市在1-9个月内回升,证明美联储对股市及金价影响力十分大。如要推跌金价,只需将利率提升至CPI升幅2厘或以上便可;如要推跌股市,只需一再抽紧银根。

  但美联储无法控制油价及食物价格。前者受制于世界局势,后者受天气影响十分大。在经济上升周期,例如1967-1997年长期持有股票或物业,或迟或早都会赚钱。可惜这段日子在1997年下半年已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出现的大起大落。

  老实告诉你:大部分投资者往往在最不适当的时间买股票及物业,在最不适当的时间卖出股票及物业。统计数字证明,90%的投资者在恐慌时出货、在贪念驱使下入货。趋势如野马在向前冲之时最易骑。一旦发脾气,连最厉害的骑师亦无法驾驭它。

  马克吐温名言:“投资者习惯在沙丘上建屋,一个大浪便将它冲掉。”巴菲特认为:所谓风险是你事前对该事物不了解,例如2000年前的科网股。

  年纪渐大,愈来愈不信传言。例如:一、股票长期持有会赚。如果你在1994年1月以每股7.5港元买入东方报业、1997年8月以每股58港元买入新世界、2000年1月以每股153港元买入和黄及2001年2月以每股(经调整)122港元买入汇丰,长期持有至今仍蚀本。二、黄金可以对抗通胀。1980年1月至2000年底共21年,金价由850美元回落到255美元/盎司,同期香港楼价由1100港元/平方英尺升上10000港元/平方英尺。三、供楼等于储蓄。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香港楼价回落65%,如在1997年买入时只付首期30%或50%,2002年或2003年无法供楼的话,你早已成为负资产。市场一如潮水有潮涨潮退,投资便是捕捉涨潮及逃避退潮的时间,因此任何时间不能忘记止蚀。

  1973年3月至1974年12月和记企业(和黄前身)由43港元跌至1港元是悲剧,笔者虽由7港元开始分批吸纳,事后亦证明付出沉重代价,并明白一只股份可以在22个月内回落97%,因此股价回落50%的时候绝对不一定便宜。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