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落地 城商行上市变奏

来源:华夏时报
2011年05月08日14:55

  2011年,城商行对于上市格外冲动,而监管层却屡屡提高门槛,多次为冲动的城商行们降温。

  截至目前,江苏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等向监管部门申报了上市材料,有十几家银行聘请了保荐团队。积极的不仅是拟上市银行本身,市场对城商行的狂热,也大大超乎了监管层的想象。尽管同业热情高涨,但上市的机会之门却很少打开。

  “财务指标要求资产规模大于800亿元,净利息收入超20亿元”、“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新设网点暂停审批”、“存贷比进行月均考核”……这些监管层的表态,让城商行如履薄冰。加上酝酿多时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靴子落地,城商行上市之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5月3日,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终于正式发布。一位在筹备上市的城商行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2011年,银监会上调了城商行几个关键监管指标数据。”具体为,资本充足率上调到10.5%,较2010年提高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5%,杠杆率不低于4%。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

  老问题掣肘

  尽管城商行上市似乎有降温之势,但城商行股权交易反而愈演愈烈。

  2011年3月9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下称“北金所”)网站中,三峡财务有限公司以5.1元/股转让其持有的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600万股,而成都银行2009年每股收益为0.33元,市盈率在15倍左右。

  4月,大连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大连银行1070名自然人股东以4.6元/股的价格,转让所持有的11533.2万股股权。而根据大连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该行每股收益为0.24元/股,按此次股权转让价格4.6元/股计算,市盈率为19.16倍。

  某公司2011年3月14日挂牌转让江苏银行1000万股股权,市盈率达20.5倍。也就是说,目前城商行股权转让的市盈率平均在20倍左右,相比一年前增加一倍。

  而这并不是最高的。此前的2月,同样在北金所网站挂牌,某公司以6元/股的价格转让浙商银行3000万股股权,对比2010年浙商银行每股收益仅为0.15元/股,市盈率高达40倍。

  更加疯狂的是华融湘江银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上海融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华融湘江银行1500万股股权,挂牌交易总价为6000万元,即每股4元。

  但记者查阅数据显示,华融湘江银行2010年净利润11748万元,每股收益为0.03元/股,按此次股权转让价格4元/股计算,市盈率高达133倍。

  市场对城商行的狂热,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上市的预期。监管层却不能坐视不管。

  先是在两会前后,证监会曾经提出一稿《指引》,对拟上市城商行财务指标要求资产规模大于800亿元,净利息收入超20亿元等。“不过,由于该标准设定过高,将80%以上的城商行挡在上市的门外,所以引起了不少城商行的反对。”上述城商行负责人表示。

  而按业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143家城商行里,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的不超过20家。此前出事的齐鲁银行在2011年1月也宣布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

  但问题是,市场的狂热追求,以及年年攀升的资产规模却换来严重不对等的盈利能力。

  从拟上市的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和重庆银行的2010年年报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0年,这四家银行的资产规模都达到了双位数的增长,而净利润的增幅却略显掉队,显示出规模越大,资产收益率越低的趋势。

  根据2010年年报业绩情况,资产超过800亿元的重庆银行ROA(资产收益率)在1%,资产3306亿元的江苏银行ROA也仅在1.1%,而资产4660亿元的上海银行ROA在0.97%。

  新标准从严

  “现在想要上市的都在排队,但监管层考虑的是,即便现在很多城商行发展还不错,但因为规模不是很大,如果一旦将业务线扩大那就很难说会出现什么状况。”上述城商行负责人表示,既然现在监管层是有意控制城商行的扩张,那么上市也肯定要放缓速度。

  上述负责人还透露,从去年底开始,银监会对城商行进行调研。而评估方式采纳定量和定性两套指标,定量指标包含: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等财报指标;定性指标则分为城商行战略科学性、竞争充分性、经验可复制性、风险可管控性、发展可持续性等。

  转折发生在2010年年底,“齐鲁银行诈欺案”以及随后“汉口银行被指作假担保”的事件,都令监管层开始担心和重视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和公司治理问题。

  随后的4月1日,在城商行联席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明确表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暂停审批”。

  而目前,去年年底的调研报告也已上报国务院。接近监管层人士称,报告获批复前,城商行异地分行设立将暂缓审批;报告获得批复后,城商行异地扩张的门槛将有所提高。

  此时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城商行,现在都如履薄冰。

  5月3日,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终于正式发布。当记者致电某城商行负责人时坦言,“相对的,2011年,银监会上调了城商行几个关键监管指标数据。”具体为,资本充足率上调到10.5%,较2010年提高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5%,杠杆率不低于4%。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流动性覆盖率不低于100%。

  但仅以上海银行为例,如若以指标来看,上市仍然岌岌可危。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和8.92%,较上年略上升0.45和0.4个百分点;而根据监管层的最新要求,离监管底线仅一线之隔。

  如今,变化显而易见。从鼓励跨区经营,到现在的从严审批。监管层着力于城商行战略经营的重新定位。

  上述调研的背后,监管层对于城商行战略科学性的强调,突出了差异化定位的要求:规模较大、管理较佳的银行可全国发展;小规模城商行则侧重区域内发展,定位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

  而监管层的引导是一方面,但“城商行只是追求表面规模,而回报上不去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东海证券分析师李文分析,“很多城商行的大股东是当地政府,并不关心经济上的回报率,只在意政绩。如果银行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比如民营资本,他们不会愿意做大规模,因为这要不断烧钱补充资本,不然股份就会被稀释。”

(责任编辑:钟慧)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