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记者 宦璐
中药材涨价已进入第四轮,如果再不加控制,行业发展将置于一个严峻的境地。
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向上海证券报坦承,2009年以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药材一直在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果再涨下去,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据天地网昨日公布的中药材价格综指200指数显示,本周该指数微涨至2833.32点,周环比上涨0.19%。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3月,该指数为2488点,短短2个月时间,飙升幅度超过10%。
生产周期所致
虽然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但多个中药材品种的生长周期超过2年甚至更久。生产端对市场行情的反映尚未体现在产量上。例如人参,即使今年开始种,产量恢复也要4-6年;而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生产成本上升都导致了中药材基础生产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所以,生产基础的薄弱仍是造成药价连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中药材价格明显上涨,其中较为突出的党参每公斤从28元涨到了62元,麦冬每公斤从80元涨到了160元,太子参从220元现在涨到了325元,黄精、松贝母等品种近两个月涨幅超过30%。药市高位不落,积累的风险越来越大。
旱情助推
据介绍,当前药市依旧保持涨势与旱情的持续不无关系。甘肃、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雨,这对干旱产区的地产药材行情拉升显著:甘肃地产药材行情高温不下;河南夏枯球、山茱萸,山东、河南丹参,亳州白芍、防风也是交易火热。
作为反映中药材价格和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天地网启动的中药材价格指数通过国家科技部门认证,是全国首家中药材价格指数,以此为基础生成每月的监测预警报告。从该监测预警报告数据中表明,中药材中的野生资源最有枯竭之苗头。
贾海彬举例说,中国40%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在未来5-10年时间里都有枯竭的危险。比方说中药材“重楼”,目前在国内产区已越来越难发现,这种药材5年前就只能通过从云南瑞丽等口岸进口数百吨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据对瑞丽口岸监测,2010年该口岸进口量锐减到60吨以下,目前已改从尼泊尔、印度等地区进口。
据调查,重楼是
云南白药和
丽珠集团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如果该药材枯竭的话,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野生资源外,家种的中药材品种,也是危机四伏。
以麦冬为例,按照100元/公斤来计算,每亩产量可达400公斤,那这样每亩产值有望达到4万元之高!因此,农民朋友纷纷加入到种植麦冬的大军中来。而农民兄弟大面积地种植,则会进一步打破供需平衡。等到了麦冬明年大面积收获时候,麦冬市场价格可能早就下来了,这样农民很难出货,再现今年蔬菜价贱伤农的类似景象。
企业囤货,游资炒作
中药材虚高,确实使中药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
在
同仁堂董秘贾泽涛看来,中药材的价格从绝对数来看,确实还在上涨。但这一波的幅度比去年的疯狂式增长,要小很多。而从长期的观点来说,中药材的价格还是有望回归。
据悉,在中药材涨价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囤货。一位上市公司的采购部主管向记者介绍,本来去年的中药材价格疯涨,企业只能无奈地压缩生产,控制需求,本来以为今年的价格会回落,但是没有想到,不仅没有回落,反而还在上升。在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的压力下,企业不得已只能参与囤货。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像人参、三七等贵重中药材,一些企业三年前就开始囤货,一直到现在。目前还有大企业参与囤积川芎、太子参等品种。”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对中药材价格的虚高保持紧密关注,未来将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行业的正常经营。业内人士认为,在刚刚发布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支持和建立药品全品种和重点中药材品种产销运营跟踪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搭建中药材生产供应保障平台,稳定基础生产。假以时日,中药材价格回归理性并不遥远。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