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基金等三大主力布局银行股路线图揭秘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陈永洲
2011年06月09日08:20
  进入4月份,沪指“跌跌不休”的走势令两市所有行业、板块尽墨。然而,处近三年来平均市盈率低谷的银行股,却并未落后大盘太远。据新快报《赚钱》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16只银行股平均跌幅为6.08%,与同期沪指6.07%的跌幅基本持平。其中录得区间涨幅的个股有4只,占比25%,整体上表现出防御色彩。而从一季度的机构调仓看,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银行股仍获得机构重仓。其中,仅基金在板块上的期末持仓总市值,便高达1149亿元,占16只银行股流通总市值约3.7%。在对具体个股的配置,基金、券商、险资、QFII等倾向也各有差异。不过,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浦发银行(600000)等股份制上市银行,则明显要更受机构“欢迎”。

  基金:招商、兴业更受青睐

  上市公司、基金今年一季报统计数据显示,两市16只银行股的基金期末持仓总市值为1149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期末持仓总市值为709亿元,占比61.7%。

  具体到个股上,股份制银行股获基金重仓的力度最为突出。以基金期末持仓总市值为统计口径,招商银行在一季度末获183只基金产品共同持有,合计持23.89亿股,占流通盘的13.52%,对应市值达336.63亿元;紧随其后的为兴业银行,一季度末该股获119只基金产品共同持有,合计持6.85亿股,占流通盘的11.44%,对应期末市值为196.81亿元;浦发银行期末则获103只基金产品合计持11.37亿股,占流通盘的9.9%,对应期末市值为154.81亿元;民生银行(600016)则获109只基金产品合计持25.95亿股,占流通盘的11.49%,对应期末市值为145.06亿元。

  上述4家股份制银行,也是一季度末中仅有的入场基金超过100只、持股总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品种。

  回观五大行,交通银行(601328)期末的基金持仓市值为60.17亿元、工商银行(601398)为53.33亿元、建设银行(601939)为31.06亿元、农业银行(601288)为16.68亿元,居银行股倒数第二的中国银行(601988)则仅有5.83亿元。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大型银行由于流通股本过大、持股对象较为分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金在投资策略上也存在细分品种的差异。

  有趣的是,从基金的重仓程度看,五大行的股本规模与基金重仓程度呈一定反比关系,交通银行总股本最小(563亿股),基金配置市值最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两股的总股本皆超过1000亿股,但入场的基金明显分散。

  相反,股份制银行中,股本规模与基金重仓程度呈一定正比关系,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基金期末持仓市值皆超100亿元;而总股本最小的宁波银行(002142)(28.84亿股),一季度末仅获12只基金合计持4033万股,占流通盘的1.63%,对应市值仅5.36亿元,为16只上市银行中最低者。

  不过,基金的重仓与否,并未令相关上市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规律。据统计,今年二季度来,16只银行股平均跌幅为6.08%,与同期沪指6.07%的跌幅基本持平。其中,录得涨幅的银行股仅4只,分别为深发展A(000001)(3.79%)、民生银行(2.86%)、农业银行(0.72%)及中国银行(0.3%);录得跌幅的银行股中,南京银行(601009)、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的跌幅皆在15%左右乃至更高。

  不难发现,实际上仅从二级市场的表现看,跌幅居前的银行股皆为行业中规模相对“袖珍”者,而这批个股的弹性向来较大,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初的行情中,皆录得近30%的最大涨幅;而收涨的大权重,弹性也明显小许多(深发展A的表现与中国平安(601318)的整合密切相关)。显然,近年来银行股虽为基金“标配”品种,但“小盘股弹性更佳”的A股运行规律,并不受基金配置的倾向性所左右。

  券商:近3年行业评级方向偏多

  券商方面,其对银行股的配置倾向性与基金呈“不约而同”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20只券商产品共同持有招商银行,合计4491万股,占流通盘的0.25%,对应期末市值6.33亿元;紧随其后的仍是兴业银行,期末有13只券商产品合计持902万股,市值为2.59亿元;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分别获8只、11只券商产品持有,对应期末市值分别为2.24亿元、2.06亿元。五大行中,交通银行仍居榜首,期末有6只券商产品合计持1437万股,对应期末市值为8178万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的券商期末持股市值分别为5835万元、5139万元、550万元及85万元。

  略有不同的是,相比基金,券商对小盘股份制银行股的配置较为侧重,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上,期末持股市值分别为4204万元、168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股市场中的主流评级机构,自2008年来,券商对银行股的评级方向整体偏多。

  以2008年各大券商对银行行业出具的92份研报统计,行业评级为买入、看好、推荐的研报多达43份,占比47%;行业评级为谨慎推荐、增持的达25份,占比27%;为中性、同步大市、标配的24份。其中,调低评级的研报仅3份,调高评级的为2份;大部分券商的评级皆处维持评级状态。无需回顾二级市场的表现,显然券商对银行品种的“热情”并未获得市场验收。

  今年5月23日大盘重挫来,已有18家券商出具了银行行业研报,仅国信证券、海通证券(600837)调低评级至谨慎推荐、中性,其余券商全部为维持评级状态,增持、推荐、看好的评级研报多达10份,此外广发证券(000776)、光大证券(601788)更给出了买入的评级。至于该批券商评级能否获得市场认同,则有待观察。

  险资:重仓民生银行、建设银行

  与基金、券商的配置不同,险资在今年一季度仅持有8只银行股,集中于大型银行权重股。其中,农业银行获3只险资产品合计持有30.88亿股,占流通盘达20%,对应市值85.22亿元;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A(不计中国平安持股部分)的险资期末持仓市值分别达到77.93亿元、76.02亿元、17.85亿元及15.28亿元;中信银行(601998)、南京银行及光大银行(601818)等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银行股上的持仓力度明显较小,分别为4.62亿元、3.24亿元、2.88亿元。

  

  有趣的是,为基金、券商所同时追捧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险资并未“抛头露面”,而小盘银行股如宁波银行等也鲜获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如此的布局情况在去年以来便得以维持。可见,作为A股市场中向来以“稳健”标榜的保险资金,至少在银行股上并不追求股价波动的“弹性”。

  相比之下,向来对银行股不“感冒”的QFII在一季度继续“特立独行”仅配置了农业银行(期末持仓市值8.47亿元)。

  新四大监管工具出台,银行面临新一轮再融资压力。

  银行股估值风险之辩

  虽然信贷政策不断收紧,但上市银行的业绩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从已披露的2011年一季报来看,16家银行的平均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在30%左右,也成为一季度为数不多业绩超预期的行业板块之一。从净利润的增长原因来看,规模增长对银行净利润的贡献比前期有明显下降,而在去年以来单边向上的利率提高趋势支撑下,净息差的反弹成为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不过,市场对于银行业全年的业绩依然存在担忧,除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本金缺口之外,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清理也可能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中小银行增长强劲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了2276.55亿元的净利润,这一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33.23%(加权平均净利润增幅)。数据显示,一季度的净息差平均在2.5%以上,利息差收入增长也达到30%左右。其中,中小银行的增速仍然要明显高于大银行,宁波银行(002142)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最高,达63.61%,而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601998)和深发展银行业绩增长最高,利润同比去年都在50%以上。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加3.17亿元,增幅为63.63%,也符合了此前市场对其表现的预期。截至2011年3月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15.22%,核心资本充足率11.93%,资本充足率较高。而同样受益于加息,深发展一季度的利差同比改善26个基点至2.68%,其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1%至51.04亿元,净利润达到24.02亿元,同比增52%,位居上市银行第二位。

  相比之下,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834.32亿元,净利润增幅均在30%左右。其中,赚钱最多的依然是工行,其中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38.36亿元,同比增超过29%。

  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Q1

  工行 36.32% 16.10% 28.43% 29.46%

  建行 34.10% 15.29% 26.31% 34.19%

  中行 13.00% 27.20% 29.20% 27.75%

  农行 17.56% 26.26% 45.98% 36.43%

  交行 38.56% 5.81% 29.82% 27.07%

  招行 38.27% -13.48% 41.32% 49.09%

  中信 60.68% 7.51% 50.20% 50.86%

  民生 24.46% 53.51% 45.25% 45.47%

  兴业 32.60% 16.66% 39.44% 28.00%

  浦发 127.61% 5.60% 45.10% 47.56%

  光大 45.19% 4.47% 67.35% 26.86%

  华夏 46.15% 22.45% 59.29% 30.70%

  深发展 -76.82% 719.04% 24.91% 52.22%

  北京 61.79% 4.00% 20.75% 20.45%

  南京 60.10% 6.02% 49.70% 33.60%

  宁波 40.03% 9.44% 59.32% 63.63%

  上市公司总计 31.05% 17.42% 33.48% 33.23%

  息差弹性分化 南京银行居首

  从净利润的增长原因来看,与2010年相比,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贡献在下降,由23.04%下降至一季度的15.54%。相反,在去年单边向上的利率上涨趋势支撑下,净息差的反弹对今年一季度的银行利润贡献颇大,贡献比例由去年的4.56%提升至一季度的11.92%。而中小银行之所以增长强劲,关键的原因也在于净利息收入增长优于国有银行。

  分银行来看,南京银行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为14.51亿元,同比增长43.93%,增长率位居16家上市银行之首。一季末规模2408.9亿元,同比增长39.3%,环比增长8.76%,一季度规模进一步扩张贡献利润增速的48%。而作为城商行的代表,规模扩张是其保持利润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利息收入增长强劲,但南京银行的高速放贷也使得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持续性较低,加上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需警惕该类贷款向下迁徙。

  相比之下,受到利息收入环比下降7.7%的影响,兴业银行(601166)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为16.05%,环比仅增长0.04%。

  中间业务收入 北京银行(601169)增逾八成

  除利息收入之外,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利润的贡献也在今年一季度中表现得更加抢眼,行业的平均环比增长超过三成。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北京银行与华夏银行(600015)的手续费增长幅度位居前列。其中,今年一季度的北京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84.79%,非利息收入整体增长超过五成。而紧随其后的华夏银行,同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69.82%。而净利润大幅增长的深发展,也同样受益于理财业务和代理业务增长迅猛。截至第一季度末,该行零售银行理财产品销量达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幅上升52%至4.82亿元,与平安银行整合过程中的渠道销售效果正在显现。

  相比之下,在四大行中,中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表现则差强人意。今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为18.37%,环比增长幅度也只有37%左右。

  各项收入对银行净利润贡献情况

  2010 2011Q1

  生息资产 23.04% 15.54%

  息差变化 4.56% 11.92%

  手续费收入 0.79% 2.68%

  其他非息收入 -2.17% 0.47%

  营业税金 0.25% -0.11%

  业务费用 5.13% 3.64%

  计提拨备 3.16% 0.36%

  营业外收支 0.71% -0.44%

  所得税率 -2.16% -0.91%

  少数股东损益 0.15% 0.10%

  净利润 33.48% 33.23%

  业绩焦点

  再融资需求:已公布融资额近4000亿

  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也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出更严要求,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因此,银行的再融资压力也成为影响全年业绩及二级市场股价的重要因素。

  从五大行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末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1.7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66%;建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5%、10.33%;中行资本充足率达12.3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6%;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0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4%;农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分别为11.4%和9.61%,成为最钱紧的一家。为补充资本金,农行已经获批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不少于5年期的次级债。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工商银行(601398)等7家银行已经完成了配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353.16亿元,3家银行通过增发获得507.85亿元的融资额。而进入今年,再融资潮更是来势汹汹。除农行外,兴业银行宣布将通过公开方式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债券。交行通过了赴香港发行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议案。4月底,北京银行公告称定向增发方案获股东大会批准,拟融资不超过118亿元,这是该行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在A股市场进行再融资。随后不久,民生银行(600016)的A股可转债和H股公开增发的再融资相关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有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定向增发、配股、次级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额度已接近4000亿元。

  地方融资平台:或吞噬全年利润

  对于银行业来说,地方融资平台则依然是一个潜在的“地雷”,而这些数据极少出现在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中。而最新的消息称,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分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同时也将把那些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开发案向民间投资人开放。而目前存在违约可能的地方政府债务在2万亿至3万亿元。

  据广发证券(000776)估算,如果2万亿至3万亿元的债务在2011年全部处理掉,假设三分之二属于上市银行(有消息称三分之一的地方债务属于国开行),那么会将2011年8230亿元的上市银行净利润全部吞噬。“但如果该解决方案为真,对银行板块而言不应该是利空,主要是原来预期由银行一家承担的债务,现在分解为政府、银行和民间资本三方承担,虽然具体数额未知,但显然减轻了银行的压力。既然这个窟窿要补,还不如早点解决掉。”广发证券分析师黄立军认为,虽然融资平台问题被再次提及,但是股价对此已有反映,如何计提拨备还需要等待,维持行业中性评级。

  各家观点

  国泰君安:A股银行估值已处于国际低端

  国泰君安研究员对银行股整体非常看好,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六点。

  1.国际板对A股银行的冲击有限,A股银行估值本来就处于国际低端,国际板本质要求的估值国际化对其不但没拖累反有可能提升。

  2.在货币政策紧缩环境下,信贷资源的稀缺性已使得贷款议价主动权由企业切换至银行,银行与企业的估值差存在较强的提升动力。

  3.即使估值不变并考虑一次非对称加息,预计2011年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2012年增长15%以上,单单赚盈利增长的涨幅亦稳而可观;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适度)下滑,其他很多行业板块盈利预测面临下调风险的背景下,银行业的这种确定性增长更显难能可贵。

  4.预计二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还会小幅上升,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时别再过分要求净息差继续大幅上升(不现实也没必要),重新关注ROE才是根本。银行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比其他很多行业板块都高。

  5.预计利率市场化今年不会有实质性推进,一是今年宏观经济尚不明朗,二是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国际经验表明,这个时点冒然推出利率市场化的概率很小。

  6.假设经济适度下滑,银行金字塔尖的客户结构以及实体经济当前的ROE水平对经济的适度下滑有较好的缓冲,银行的(本金安全)资产质量小问题难免,大问题无忧。

  光大证券:年内银行业有20%绝对收益空间

  银行股估值偏低,有很强安全边际。基于全年强劲的盈利增长和合理的估值修复空间,预计年内行业还有20%绝对收益空间。

  6月应在振荡中逢低逐步布局,理由基于:1.中报业绩继续强劲增长,全年盈利增长确定性高。预计中报业绩同比增长30%。继续关注息差以及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

  2.6月货币市场资金面紧张态势将较5月下旬时缓解。加息预期下银行仍是相对受益板块。我们认为大幅度非对称加息概率小3.伴随通胀见顶过程以及实体经济回落过程,我们判断偏紧货币政策不会加码;且未来可能的力度减弱在后期会带来估值扩张的契机。

  个股上,重点推荐的仍然是中型股份制银行,包括浦发、招行、民生、华夏。基本面稳健的大行亦可做适当配置,主要是工行、建行。

  中信建投证券:6月银行板块向上可能较大

  从行业面、政策面、估值层面来看,6月,银行板块向上有一定可靠性。其一,6月,半年业绩基本情况就将水落石出,我们预期半年报业绩增长30%,这对银行股估值构成支撑。其二,经济增速放缓,NDF开始贬值,人民币升值速度减缓,流入热钱规模减少,6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外汇占款的必要性在下降;同时加息的负面效应在扩大,6月加息概率也在下降。其三,我们预测2011/2012年净利润增速为25%/20%。2011年PE8.15,PB1.49。银行板块的估值已经触底。业绩支撑,宏观调控的力度减缓,估值触底,银行股向上的可能性在增加。我们认为尽管经济增速在放缓,这同市场预期不一致,但是结合套利定价模型、行业面、政策面和估值,我们维持银行业“增持”评级。6月重点推荐的股票是:民生、招商、深发展和浦发。

  消息点评

  传闻1

  清理有风险地方政府债

  据外电报道,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拟于6月至9月期间,处理2万-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中央政府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并会开放部分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项目。该消息一度引发银行股重挫。

  点评:目前银行业一级核心资本在4万亿元左右,若要处理2万亿-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业影响将十分巨大。这将使得银行业不良率上升约4个百分点。不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财政问题。“原本政府应该掏腰包的钱银行先支付了,财政不会坐视不管。”“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贷款有风险但风险可控。因为中国的地方平台债务有资产作担保,主要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这和希腊债务危机有根本区别。”券商人士也多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不可能完全由银行买单。

  光大证券的初步判断是,由中央政府控制的银行受影响相对较小。主流上市银行经过前期股份制改造,其负面影响程度将好于行业水平。地方债务的资产质量问题是影响银行估值的长期因素,若能得到合理解决将有利于银行股长期估值修复。“我们认为银行股目前估值中已包含了对资产质量、再融资周期等负面因素的预期,目前宏观环境尚稳定,银行股估值过度折价,可逢低介入。”

  国泰君安(香港)分析师李伟表示,我们的敏感性测试显示,如果第三类和第四类融资平台贷款最终全部坏账,且信贷成本在5年内类消化,则银行业2011年的盈利将较我们原来的预测降低28.8%。鉴于风险点主要集中于第三类和第四类融资平台贷款,上述情形几乎是最坏的结果。但我们并不预期融资平台贷款在未来5年内会大规模的产生坏账,主要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仍然丰厚(尤其是土地出让金收入),且其再融资能力较强,不论是透过新的银行贷款或央行建议的发行市政债形式。一旦央行的建议落实,我们相信融资平台贷款问题会顺利解决,且将显著的提升银行的估值水平。我们维持银行业“跑赢大市”的投资评级。

  部分券商对银行业出具的评级意见

  券商/研究员 意见 发表时间

  广发证券(000776)/沐华 维持买入意见 2011-05-27

  中信建投/魏涛 维持增持意见 2011-06-01

  光大证券/沈唯 维持买入意见 2011-06-06

  银河证券/叶云燕 维持推荐评级 2011-06-06

  长江证券(000783)/陈志华 维持“看好” 2011-06-06

  国泰君安/邱冠华 维持增持意见 2011-06-07

  广州证券/俞冲 谨慎推荐

  传闻2

  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提至150%

  据媒体报道,银监会要求六家大型银行提交按更高权重计算的资本充足率结果。其中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可能提高到150%。

  点评:光大证券认为,如果房地产开发贷风险权重上调至150%,按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合计将增加上市银行资本消耗1100亿元左右。不过该消息未得到银监会和银行方面的证实,亦未有正式文件下发。初步判断,目前还不至于引发银行业新一轮再融资潮,市场对资本充足偏低的银行的再融资已有预期,对此应无大的边际影响。另外,今年以来银行对房地产商的表内信贷已严控,银监会仅对保障房相关贷款持支持态度,但银行积极性尚不高。我们初步判断,即便要上调相关风险权重,根据目前的政策基调,也会对商品房和保障房等进行区分,需要相关细则才能操作。但释放出的收紧房地产商资金链的信号值得关注。

  部分两地上市银行的比价(6 月 8 日)

  股票简称 A股价格 H股/A 股比价

  中国银行(601988) 3.34 99.14%

  交通银行(601328) 5.60 113.81%

  农业银行(601288) 2.78 127.19%

  中信银行(601998) 4.96 86.72%

  工商银行(601398) 4.42 111.06%

  建设银行(601939) 4.93 118.13%

  民生银行(600016) 5.75 104.04%

  招商银行(600036) 13.23 117.60%

  低于 1664 点估值水平的银行股 (截至 6 月 3 日)

  代码 简称 动态 2008 年 动态 2008 年 一季度净利润 同比增长 收盘价(元)

  P B 底部PB PE 底部PE (万元) (% )

  601328 交通银行 1.33 1.56 5.91 7.06 1328000 27.07 5.58

  601169 北京银行(601169) 1.45 1.56 6.47 8.35 251991.3 20.45 10.47

  601939 建设银行 1.66 1.9 6.56 8.07 4718500 34.19 4.95

  601988 中国银行 1.36 1.73 6.91 9.97 3343900 27.75 3.31

  601398 工商银行 1.77 2.18 7.15 10.27 5378700 29.46 4.41

  601998 中信银行 1.53 1.65 7.44 9.4 650500 50.86 4.96

  601009 南京银行(601009) 1.38 1.42 8.63 9.46 78461.46 33.6 9.12

  银行股估值风险之辩

  尽管多只银行股的PE(市盈率)、PB(市净率)都已经低于2008年大熊市最低点1664点时的水平,但自4月份掀起一波上涨行情后的银行股近期表现很不“给力”,昨日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银行股更有不少出现破位下跌的情况。山东神光在当日收盘快评中提醒说,“以前被认为最安全的银行股成为短期最不稳定的因素,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较大。”有投资者就联想到前不久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关于“银行泡沫不小”的观点,担心银行股会继续下挫,从而对大盘形成进一步拖累。不过,持续跟踪银行业的券商研究员们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银行股表现倒是颇有信心。那么银行股目前到底是泡沫充裕还是布局良机?我们特在这里把各方观点梳理一下,以便投资者形成自己的判断。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中国的银行与中国的实体经济一样,在炫丽的数据下掩盖着各种隐患。以普通的市盈率来看待中国的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会吃大苦头。

  叶檀 因低PE看好银行业会吃大苦头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5月底发表了一篇题为《银行泡沫不小》评论,针对许多看多A股市场的人所持的中国银行“投资机会极大”、“目前银行业的低股价是市场对银行错判,从长期来看,市场一定会纠正自己的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认为这些观点“不是价值投资者的真知灼见,而是对现实不了解得出的过度乐观的结论”。

  在叶檀看来,“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规模扩张之路,如同超载的自行车,一旦速度下降就会倒下”。

  叶檀指出,截至2011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合计本外币资产总额约10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总资产突破百万亿大关,七年中年均增长50%,这是个惊人的数字。“银行总资产增长已经成为投资者的沉重负担。从纵向看,如果银行业资产增幅仍保持当前17%-20%左右的速度的话,意味着不到四年时间内,银行业总资产还将翻一番。”这导致银行体系已经成为“吸收资本的黑洞”。

  2010年,中国银行业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完成融资,总共募集资金超过3413亿元。2011年银行业的再融资规模有可能超过2010年。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定向增发、配股、次级债、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再融资额度近4000亿元。市场人士预计,算上城商行IPO计划,银行今年再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这是证券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同时还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满足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开始暗度陈仓、规避监管。叶檀指出,银行持续发债必然伴随着债券成本的上升,催生出银行业之间互持次级债扩大资产的妙计,互持规模据测算占50%以上。2009年8月18日,银监会不得不下发通知,要求银行从2009年7月1日起所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将不再计入银行附属资本。但猫和老鼠的追逐游戏远未结束,银行互持资产、互持次级债的现象有增无减,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各家银行的高同业负债水平成为推动银行业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从2010年至2011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中除了招行和中信银行以外,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均有大幅增长,它们的同业负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41%和114%,至今未受有效约束。银行互持具有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叶檀认为,银监会应该禁止银行互持次级债,禁止银行高同业负债、互持资产,这相当于银行统一起来蒙混社会。“中国的银行考核指标几乎全球最严,却未能化解银行资产泡沫过度扩张之祸。目前银行利润增长,建立在利率畸高的基础上,风险极大。”她确信,“以普通的市盈率来看待中国的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会吃大苦头”。

  券商 悲观预期下银行也能“退可守”

  与叶檀的观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券商研究员们对银行业几乎是一边倒的看好,至少是谨慎看好。他们的研判逻辑之一就是低估值,再一个是盈利确定性相对较大。“银行业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你认为中长期中国经济不会出大问题,那中国银行业也不可能爆发很严重的全行业的问题,而如果看短期,银行业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所以我们短期对银行仍是相对乐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业研究员这样表示。

  国泰君安的研究员邱冠华日前在报告中就表示,对银行业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三个词“确定、稳定和淡定”抓住银行业的确定性增长,获取稳定性的收益,面对过程中的干扰,保持淡定的心态。

  “如果你认同这轮宏观经济是适度下滑(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如果你不是抱着做妖票的思维(期望回报过高),最好又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的话,我们建议这时坚定持有银行:相对收益是可以保证的,绝对收益是可以期待的。在这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或这或那的干扰(例如平台贷款局部出现坏账传闻、个别贷款风险权重提高等),没关系,只要你不贪,坚信确定的,赚取稳定的,做到淡定了,一切干扰,随风去吧。”

  因此,邱冠华的建议很明确:“银行板块较上轮反弹高点回调幅度已达12%左右,正迎来年内第二次战略性建仓的良机。”

  本地券商广发证券研究员沐华也非常看好银行股,在5月底的一份研报中对多只银行股都给出了买入评级。

  广州证券研究员俞冲算是相对谨慎的一位了。在他撰写的银行股中期策略中,他也认为,就今年的情况看,银行股属于攻守兼备的品种。

  俞冲指出,在乐观情形下,通胀+适度紧缩=银行业景气度上升的逻辑得到恢复,银行业具备更强的业绩扩张潜力。银行业2011年净利润整体增速预计可达15%-20%。在悲观情形下银行业退可守。“如果通胀在下半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调控进一步收紧,银行业也能在信贷供给一端占据有利地位,通过更高的息差,平滑货币供给减少带来的冲击,因此只要宏观经济不出现持续滞涨,资产质量在年内不出现大幅度恶化,银行业的业绩增长具备较大的确定性,进而赋予了银行稳定的估值基础:目前银行业平均PB为1.7倍,平均PE约8倍,皆处于2005年以来银行业的最低位,同时与A股平均PB/PE2.62/17.7倍的估值水平相比,也处于明显的估值洼地,从而体现出较好的防御性”。

  俞冲认为,201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超预期变动,一定程度扰动了银行景气上升的轨迹。但在业绩成长性与估值安全性的双重保障下,股价的调整同样会带来投资的契机,所以继续维持银行业“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但在新的催化剂产生之前,银行业尚处于防御与布局阶段。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