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海上风电大跃进中“晕船”(图)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6月16日05:33
  海上风电大跃进中“晕船”:运营商“抱怨”国产风机不可靠

  早报记者 李跃群

图为上海奉贤区的一组风力发电机组。CFP 资料
图为上海奉贤区的一组风力发电机组。CFP 资料

  “我建议风机制造厂,在想海上风电的同时,把陆地风电的问题赶紧解决好。现在问题太多了,尤其是华锐。”在昨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国际海上 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中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向中国最大的风电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给出了“友好善意的提示”。

  谢长军接着说,“你(华锐风电)要是暴露了太多的质量问题,我没法买你的设备。但是我上次跟老韩(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说了,没办法,我只能买你的啊,因为海上有些机型别人没有,但是如果别人有,我就不买你的了。”此话刚一说完,台下居然响起了掌声与笑声,不少外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技术人员笑得很欢。

  而就在此前,来自华锐风电的高级副总裁陶刚在发言中信心满满地称,“华锐的3MW(1MW=1000KW)潮间带海上风电机组已成功运行。公司的潮间带海上风电施工、运输、吊装设备已研制成功。中国已掌握潮间带风电机组制造和安装技术。”

  据谢长军解释,在龙源电力运营的如东潮间带项目中,华锐风电投入了2台3兆瓦海上风机。运行一年多,“其中一台换了电机。可用率算下来也就80%多,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当然如果剔除电机因素,他们也能够达到95%左右。”

  然后在海上风电上栽跟头的风电企业并不止华锐一家。国内第二大风电制造企业金风科技同样不能幸免。在5月底能源局召开的风电会议上,有风电运营企业称如东潮间带项目中居然有一台2.5MW的海上风机在安装了一年多之后,还无法发电。该人士称,“这家企业我就不说了。”但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提供的资料,当时如东项目投入的54台风机中,只有金风的是2.5MW的。

  面对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施工、运行、管理差异,以及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质量问题,谢长军调侃地说道,“龙源做陆上风电还是很生龙活虎的,做海上现在有点晕船。”

  “欧洲海上风电用了20年,才达到目前35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我们国家的规划是,"十二五"达到500万千瓦,基本上是比他们快四倍。我觉得这个速度是合适的。因为陆地上的井喷式发展,是不适合海上的。所以我提醒我的同行们,在发展海上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我认为500万千瓦是够了的。”谢长军说。

  “想赚大钱和没钱都别做”

  全球海上风电正蓬勃发展。

  根据BTM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55.4万千瓦,大部分位于欧洲。其中201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机144.4万千瓦,是2009年的2倍以上,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增长近50%。预计今年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140万千瓦,到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

  中国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显示,中国海域5-25米水深、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

  由于距离用电负荷近,而且沿海地区电网条件好,因此海上风电被中国寄予厚望。

  不过与欧洲企业近20年的海上风电运行经验相比,中国才刚刚起步。“中国自2007年起步以来,已建成海上风电装机14.25万千瓦,初步具备初步具备了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的能力。”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说。

  易跃春昨日在大会上称,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五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海上风电建设。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海上风电将迎来大发展,超越欧洲此前20余年的发展历程。

  不过与中国海上风电玫瑰色的美好图景相比,现实恐怕要残酷得多。陆上风电的低价投标现象也蔓延到了海上项目。

  去年的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结果是:滨海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37元/千瓦时;射阳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7047元/千瓦时;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396元/千瓦时;东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中标价为0.6235元/千瓦时。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当时众多专家对于这一价格能否在长期实现盈利表示怀疑。

  较早建设的如东潮间带海上风电场在去年7月投入了运行。除了风机质量有些水土不服外,经济效益也是问题。“海上风电是高投入,但不是高回报。”谢长军在5月底能源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称。

  “这个潮间带的投资,造价在每千瓦1万5 发电量可以折算成2400小时-2500小时 目前国家能源局给的电价0.65元左右,股本回报率在12%左右。”谢长军说。“想赚大钱,就别做海上风电,没有钱的也不要做,海上是很危险的。我劝民营企业就不要尝试海上风电了。民营企业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目前海上项目是挣不到太多的钱的。只有像国企,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去尝试海上风电。”

  事实上,即使是谢长军认为龙源做得“生龙活虎”的陆上风电项目,盈利水平也不算高。5月份谢长军曾对媒体表态称,去年龙源电力并网了200万千瓦风机,投资大概达到了180亿。“但我们的利润总额只有不到6亿,这种盈利水平和其他比不算高,只能算微利,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挣不到钱了。”

  而在投入成本更大,对风机质量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上,众多风电运营企业能否获利,目前还是未知数。

  国内风机企业稳定性欠佳

  海上风机需要怎样的门槛?“稳定性”、“可靠性”是本次海上风电论坛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昨日表示,海上风电技术门槛很高,这就是欧洲海上风电与其陆地风电相比规模还是很小的原因。在陆地风电,风电场建设与风机的投资比例大致是3:7,而在海上风电中,设备的比例小于50%,安装、建设、运营、维护成本比陆地上都要高。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前总经理范肖洪在大会发言中称,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需要极高的稳定性,“一旦大部件出问题,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航冶认为,风机制造企业在安全可靠性与成本问题上,应该是明显向前者倾斜。“海上风机只要大部件出问题,这台设备基本就算白给了。要修复需要大动干戈。因此在量产之前,一定要把风机能改进的都改进,不然大规模安装了,就没机会了质量,可靠性,技术,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全球第一,且有近20年海上风电制造经验的维斯塔斯中国公司的副总裁徐侃强调,“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设备陆地上可以不装,但是海上必须有。海上的服务不是说想去就能去的。”

  范肖洪坦承,中国的风电企业在海上风电领域与维斯塔斯、西门子等国际一流企业还是有距离的。

  如东风电项目作为中国最早建成的潮间带项目,采用了8家企业的54台机组,相当于是对国内风电企业进行海上阅兵。据易跃春介绍,这54台机组分别是华锐的3MW,金风1.5MW和2.5MW,上海电气2MW,明阳1.5MW和3MW,海装2MW,三一电气2MW,联合动力1.5MW,远景能源1.5MW。

  “总体来说,表现最好的是一家小企业,叫远景能源,两台1.5兆瓦的机组,一年下来利用率达到了98%。”谢长军向早报记者表示,“华锐有一台换电机,影响了它的利用率。这说明了他们的质量还不是完全过关的。海上风电电机坏掉了,然后再换,就是时间很长的事情。但是现在看,总体它还是好的。因为没有可选的,我们只能用它的。其它的就更不行了,因为有的连转都不转。上海电气的质量不错,但是是2MW的,海上小装机是不经济的,未来要求至少2.5MW以上。海上风电是慢活,齿轮箱、电机,这些主设备换一下得耽搁几个月的时间。风机利用率必须在95%以上,且保证20年使用周期中不换大部件。”

  对于龙源电力的批评,陶刚回应道“客户是我们的上帝,他们的意见将是我们的鼓励与鞭策。”

  虽然海上风电制造在中国起步时间并不长,但是价格战同样残酷。范肖洪称,“现在风电企业主体众多,打价格战,我们成本压力很大。不过对于未来,我们并非一味地追求大装机容量,而是要注意整个产品的各个环节,注意技术质量可靠性。当初我们放弃东海大桥的项目,就是因为得考虑到长期的运行的安全与可靠。”

  与上海电气长期合作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海上风电亚太区总监Ole Heramance称,西门子希望2013年成为全球前三的风电企业。“但是我们也不会为了前三而前三,我们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于风机价格,我们更加重视一台风机在全生命周期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Ole Heramance称,很多中国设备制造企业想把陆地上的风机以及模式复制到海上,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其中的差异。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提供经验,到底海上与陆地有什么差异。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学习怎么在中国做事。

  录入编辑:张珺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