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多因素冲击 东南沿海中小企业资金链亮起黄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刚
2011年06月20日21:33
  信贷资源稀缺 体制障碍难破 民间借贷“钱贵”

  浙江:半数企业资金吃紧

  2008年到2011年,短短3年,浙江中小企业从走出困境到再次陷入。过山车般的轨迹,承载了太多的悲喜。

  6月14日,央行宣布,从6月20日起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此前年内的第5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使得全年累计冻结资金已超万亿。这让中小企业融资显得更为艰难。

  多方因素冲击中小企业

  记者近日采访中小企业较多的江浙地区民间借贷市场发现,银行资金收紧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市场利率节节升高。温州市人民银行监测显示,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单季上涨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幅度明显加快。

  根据温州市经贸委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当地中小企业普遍感觉生存状况严峻,最突出的是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明显提高,以往贷款满足程度较高的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中,49.2%的企业已开始感觉资金面吃紧。

  “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但此次金融政策调控下,中小企业像是断奶的孩子显得烦躁和恐慌。”在温州乐清市从事服务业的千万家实业公司企业主林彬这样告诉记者,尽管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但还没有可以实施的细节,其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有着这样困境的吴凯抱怨自己的公司贷不到款了。作为温州一家制造加工企业的老总,吴凯一直在关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新闻,吴凯坦言,部分企业可能因此而“断粮”,即使能够获得贷款,在数量上也难以满足需求。吴凯说,贷款难度加大后,企业流动资金减少,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对生产设备的改造。

  记者在温州了解到,老三旗、波特曼、江南皮革等3家老牌企业因遭遇资金链断裂而接连破产或倒闭。在永嘉县黄田镇,近一个月有100多家企业关闭。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恶化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因为资金困难可能是瞬间致命的。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收紧银根”后,信贷资源的稀缺迫使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资金,而由此推升的民间借贷利率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融资成本的上升,让本来就承受多重压力的中小企业,更加喘不过气来。对眼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周德文忧心忡忡。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体制障碍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与大企业相比融资成本的巨大差距使得该问题在中国难上加难。一旦资金成为市场紧缺品,中小企业会被首先“调控出局”。

  徐策认为,从两次“困境”综合起来看,造成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部原因是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银行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内部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不畅。

  记者了解到,在现行体制下,银行从评级标准、风险分类、抵押条件、收费标准等均较少考虑中小企业及其融资特点。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中小企业信用缺失,诚信系统不完善,容易产生拖欠和不还贷等问题,也是银行不愿放贷中小企业的另一个原因。

  此外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滞后,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这也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专家表示,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需在政府政策、金融制度、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同时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综合采取上市、股权、债权、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 记者 尚启庄 莫非 陈虎

  缺乏评估标准 信贷门槛过高

  厦门游艇企业转借高利贷

  在厦门采访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颇不容易,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都不大愿意谈这个问题,个个面呈难色。

  一家不愿具名的民营游艇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于红(化名)接受采访时,聊起这两年来企业的发展时,表情很愉悦。但是,当记者提到贷款的问题时,她的脸色顿然沉了下来:“和银行接洽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钱贷款。”

  厦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游艇基地之一,不仅是厦门市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也是政府积极扶持的高科技产业。

  2010年,于红的公司业务量比2009年增长了50%,今年预计比去年还要再增长50%。然而,这几年来,于红和厦门其他众多中小企业一样,几乎与所有银行的相关业务经理都进行过密切的接洽,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于红告诉记者,她对各大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很熟悉,各种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贷款项目非常多,银行的业务经理们也都想给企业办成贷款,可是最后总是办不成。

  前几天,一家银行特地给于红打电话,告诉她刚刚出台了针对小企业贷款的10条新规,中小企业贷款有望了。但是,于红对此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我觉得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除非银行有一天把钱堆到我们中小企业面前,让我签个字就可以抱走,我才会相信这是真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借贷的时候,往往是接到新的大订单而旧订单的收款还未到位的时候,需要一笔现金来周转,采购原材料投入新的生产。于红在这个时候与银行接洽,总是遇上两个问题:仓库里屯着的游艇,银行没有评估标准,无法作为抵押物;企业只需要200万元贷款的时候,银行的门槛却设在了500万元。

  这正是一直谈不拢的地方。于红也为此迷惑:银行为何没有办法为游艇产品进行估值?或者是不愿意估值?明知道是中小企业,为何资金借贷上要设置这么高的门槛,不能灵活一些?

  于红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在需要钱的时候,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因为是本土企业,民间借贷的手续还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月息3%以下的民间借贷,2个月期限。不能再长了,只是借来周转一下,利息太高。”于红说。

  “我知道这个就是高利贷,是利滚利,所以我会尽量将民间借贷数额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企业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选择民间借贷来暂时贴补资金空缺,还是行之有效的。”

  在银行收紧银根和不断加息的双重禁锢下,尽管不少行业商会和协会组织都出面来为中小企业解决难题,银行也颇为热情地积极对接,但最后常常落得无疾而终的结局。

  其实,游艇代理销售企业和游艇制造企业一样,也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游艇代理商向国外游艇销售商下订单的时候,需要先付全款30%的订金,游艇装发动机后再付30%,游艇出岸运输后再付剩下的40%。订单数量较多时,游艇代理销售商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由于游艇属于奢侈品,银行无法像对土地一样进行评估、抵押而提供融资。

  行业内的一些大型国企,目睹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中小企业遇到的贷款难状况,心里也着急,有意出面以国企的名义为他们贷款作担保,甚至愿意自己作为融资主体向银行贷款后,再放贷给这些企业,但是这种想法在风险管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不好操作。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问题,于红提了一个建议:“银行能否采取类似推行个人信用卡的方法,来培养企业的贷款信用?只要银行肯降低门槛,可以先从5万、10万这样的小额度开始向中小企业放贷,甚至可以利息高一点,让中小企业逐步累积在银行的信用度,这样以后就可以获得与信用度相匹配的贷款数额。” 记者 吴健 实习生 康彦铭 通讯员 常婷

  资金压垮上海民企的一个样本

  58岁的黄先生(化名)原是上海轻工包装公司某国有企业的车间副主任、技术骨干,在业内也有相当知名度。1993年他辞职下海办起了私营的印刷厂。仅10年光景,至2002年工厂倒闭。

  压跨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资金链断裂时碰到“融资难”。

  黄先生向本报记者描述了他的故事:

  黄先生的印刷厂属有限责任公司,1993年的时候开这类公司50万元的注册资金需实打实,他通过当时上海政府部门扶持乡镇企业的好政策,由沪郊嘉定区某乡政府做担保,向农业银行贷款10万元,再倾其所有并自筹资金总共40万元,终于注册登记成功。印刷厂在该乡镇开业并顺利投产运转。3个月后他就还清了农业银行的贷款和利息。他说,农行这10万元贷款在当时几乎是雪中送炭,而乡政府的“担保”更是让他吃了颗“定心丸”。黄先生说:“这就是政府的好政策落到实处,缓解私营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范例。”

  他几年中,年销售额基本维持在1200万元左右,每月有30万-40万元流动资金,订单稳定,日子也过得比较滋润。

  天有不测风云。他做得好好的印刷厂突然在2002年倒闭,而且是在业务量充足的大好情势下倒闭。2002年,他碰到三件“倒霉”事:帮某企业贷款做担保赔了9万多元钱;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老同学欠了他一笔“巨款”逾期不还;一员工因工伤使黄先生既承担医疗费又支付赔偿金。加上“三角债”,他已经没有流动资金了!黄先生的资金链断裂后,遇到融资难题,尤其是向银行贷款举步维艰。那时,他没这个胆量向地下钱庄(高利贷)借钱,向商业银行贷款几乎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抵押物除厂里作价很低的设备外就是他唯一的一套产权房。这是一场赌博,输了,也许全家人就要流落街头。黄先生经过长时间思考、盘算,再与亲友们多方考量,最终他放弃了向商业银行贷款。厂子只得关门。

  黄先生慨言,当时信用担保公司很少,银行不用抵押物的“信用贷款”也不可能惠顾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民间借贷又利息过高,尤其是各级政府在小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链断裂如何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的务实政策不多,配套的更少。相对而言,我们还是最愿意向商业银行贷款来救急,恢复资金链,因为他们的钱安全、干净,利息也不高得离谱。问题是“门槛”太高,借贷者往往力不从心。“2004年贷款条件放宽时,曾有商业银行业务人员不时问我要不要贷款,我回答工厂已关门了,我也不想做老板了。”他还坦言,开业时政府支持“实”的多,开业后政府支持“实”的就不多了,上海小企业崩塌真是分分秒秒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记者 李刚

  业界观点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

  中国一直是一个权力资本短缺的国家,因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实际是从源头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样一个难题的重要方面。同时权力资本比较活跃的投资方式就是股权投资,应该说大力发展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从根本上、源头上来化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任务。

  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

  小企业贷款难不是难在企业,而是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很多小企业没有财务报表、抵押物,这是小企业的特点,而不是小企业的缺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

  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在各行各业,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银行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不同行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了解透彻,政府要引导和监督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多渠道融资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危机越做越强,越发展越好。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通过调查以及数据来看,做中小企业业务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比如说中小企业平均市场规模只有大企业的1/76,中小企业市场只有大企业的1/26。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信息透明度、管理水平方面跟大企业比,都有很大差距。2008年整个金融业不良贷款比率是2.4%,中小企业不良率达到了11.6%。所以对银行来说,做中小企业业务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