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镁都”蜚声海内外的辽宁省海城市,正以全新的民营经济发展理念续写光荣。
海城其实从来不乏传奇。
改革开放32年来,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强力支撑,海城县域经济长期领跑辽宁,并被视为全国样板。全国第一家黄金市场、第一个承包铁路运输、辽宁省第一个民营企业、第一座民营医院、第一所私立学校……海城民营资本曾摘得无数个“第一”。
作为海城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海城市工商联是海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之后,中共海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辽宁省、鞍山市三级文件要求,结合海城实际,很快出台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意见,全面推进新形势下海城市工商联工作。
民营经济兴则海城兴,已经成为海城上下的共识。千方百计谋创业、千辛万苦为创业、千军万马齐创业,老牌经济强县海城再一次站在新一轮县域竞争制高点上。
“在鞍山市工商联的指导下,在中共海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为海城这块民营经济沃土提供雨露和阳光。”海城市工商联主席李太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时代使命铸就光荣
“《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工商联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海城市工商联主席李太勉认为,《意见》为推进海城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海城市工商联将深入贯彻《意见》精神落实到强化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上,《意见》颁布后,海城市工商联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还专门组织人员参加在鞍山举办的,由《意见》起草人之一、全联副主席庄聪生所作的专题报告,从文件起草的背景、工商联组织在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通过学习,海城市工商联对《意见》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有了深刻理解,并意识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发挥工商联作用,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统一战线,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最广泛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海城市工商联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为契机,认真展开调研,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为工商联履行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中共海城市委组织全市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在深刻领会《意见》精神的基础上,按照中央、辽宁省、鞍山市三级文件要求,结合海城实际,进行自查和梳理,出台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意见,全面推进新形势下海城市工商联工作。
此外,海城市工商联还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出台多项举措,将贯彻《意见》精神落实在更多地为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城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2万家,从业人员2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700家。民营经济在该市经济总量、税收、固定资产投入、出口创汇和吸纳就业等事关全市发展的主要指标中占比均达90%以上。
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工商联基层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关乎工商联组织的发展壮大。网络体系的不断健全,也将进一步提升工商联的服务水平,增强凝聚力。”
3年前甫一上任,李太勉就将加强组织建设作为了工作重点。随着《意见》的颁布,海城市工商联将强化组织建设作为落实《意见》精神的基础。
海城市城乡现有27个镇区,500多个行政村。本着“不让工商联工作触角有盲点和空档”的原则,海城市工商联把商会建到每个镇区和最基层村街,及时掌握基层非公企业诉求,以便更好地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县区是非公经济最为活跃的阶层,为了掌握企业动向,了解企业需求,海城市工商联根据区域和行业特点,组织成立了不同特色的商会组织。
在海城西柳服装市场和南台箱包市场,商户众多,且涉及行业繁杂。为了团结服务广大商户,集中他们的意愿和要求,海城市工商联根据其各自特点,分别组建了西柳浙江商会、西柳吉林商会、南台箱包商会等,为市场管理者和商户之间搭建平台和桥梁。目前,两个市场中已有1000多名商户加入了商会组织。
针对海城是南果梨主产区和食用菌养殖业发达的特点,海城市工商联组织建立了南果梨商会和食用菌商会,为果农和农民商户提供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行业健康、科学发展。
近年来,海城市工商联通过建档建志、服务指导、培训学习等方法,使基层商会工作在实际、活跃的氛围中顺畅积极开展。
截至目前,海城全市共有工商联团体会员7个,个人会员64个,企业会员2640个。成功组建30个基层商会,共有5000多名民营企业和农民商户加入到基层商会。
工作中,海城市工商联还结合海城非公经济发展实际,推选热心协会工作,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家组建企业家协会并担任会长、常务副会长。由企业家自出资金,独立挂牌设立机构,并聘请专职驻会人员,常年为企业家提供服务和帮助,使企业家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海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根据工作需要,海城市工商联成立了女企业家商会、青年商会和海城市古玩商会以及西柳市场浙江商会和黑龙江商会两个外埠商会,为在西柳市场经营的外地客商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市场的繁荣发展、安商稳商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想教育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政府赋予工商联的重要职责,海城市工商联把握《意见》颁布的有利契机,将《意见》精神落实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光彩事业,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回馈社会。
海城析木高中集聚着周边六个偏远山区的学子,为了鼓励这些学生完成学业,海城市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到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50多名企业家与1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对有能力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会员企业还将资助学生完成大学教育,毕业后,可以到企业优先就业。
2010年,海城市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为帮扶村开发区董家村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提供了几十套运动服、大鼓以及多种文体健身用品,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爱心助学,扶贫敬老,积极投身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光彩事业活动,已经成为海城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的一种习惯。
目前,全市有近千家民营企业参与“村企互助、村企共建”活动,与142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帮扶资金总额达4.6亿元;实施光彩事业项目266个,投入资金总额达2.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万个;仅2010年全市就有7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558名贫困学生和486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帮扶资金总额达930万元。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非公经济应该致富思源,感恩党、感恩社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李太勉认为,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离不开组织引导,而工商联承担这项重任是责无旁贷。
“创造利润,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分享精神是新商业文明的价值取向。”后英集团董事长何宪恕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后英集团等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据了解,后英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每年的社会捐赠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为了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海城市工商联还以学习培训为主体,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统战理论及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经营管理能力,并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吸收到工商联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增强了工商联履职尽责、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海城市工商联还积极引导非公人士有序参与海城的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力度,为非公人士参政议政、开展政治协商提供平台、创造条件。
几年来,受党委、政府委托,海城市工商联共组织召开座谈会、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19次,组织规划较大的调研活动、参观考察活动11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各类建设性意见185件,95%以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采纳。
完善服务赢得信赖
在李太勉看来,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是工商联,尤其是基层工商联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的制胜法宝。
海城市工商联将利用法律维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作为完善企业服务的重要抓手。
在原有鞍山仲裁委海城办事机构和工商联法律援助中心的基础上,海城市工商联成立了维权委员会常设机构,并选派专职工作人员和专业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指导,依法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
据统计,几年来,海城市工商联已协助企业办理侵权案件11起,依法保护合法权益涉及金额达1.1亿元。
此外,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涉及法律问题和企业家对法律知识需求的实际情况,海城市工商联多次聘请专家和专业律师,为企业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实际问题,和律师一起深入企业会诊,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同时针对企业员工普遍关注的安全生产、劳动法规等法律常识进行普及教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城市工商联作为用工方代表,参加了新组建的海城市劳动仲裁委员会。通过积极争取,并经有关部门同意,海城市工商联还组建了劳动仲裁厅,作为海城市劳动仲裁的分支机构,随时审理裁决企业经营中的劳动争议案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城市工商联劳动仲裁厅已受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91起,全部得到了合理解决。
“劳动争议仲裁历来是以政府部门和工会作为裁决主体,海城市工商联劳动仲裁厅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劳资双方和解,优化海城软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位常年从事劳动争议仲裁的资深人士,如此评价海城市工商联劳动仲裁厅的设立。
创新机制增进活力
海城市非公经济起步较早,时至今日,很多企业面临着传承的问题,海城市工商联专门组织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商会。
对于海城的青年创业者而言,能加入青年企业家商会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社会认同与肯定。
在基层,这样的商会组织并不多见。
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后英集团董事长何宪恕说:“青年企业家商会在让新一代创业者有找到了归属感同时,已经成为一个交流沟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平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发展要求,海城市工商联还从建章立制、定期培训、强化考核入手,全面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
海城市工商联重新制定完善了工商联党组议事规则,工商联主席办公会议、执委会议、常委会议制度。建立了工商联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学习培训、财务管理、干部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范,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海城市工商联还将非公有制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纳入了学习培训和综合评价体系。目前,全市已有500余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业主完成了综合评价工作,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5%,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队伍。
此外,为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海城市工商联协调金融机构,组织海城知名企业家与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成立了6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
据统计,仅2010年,6家公司就发放各类贷款8.3亿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