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三公”经费公开再无回旋余地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7月08日03:32
  中国工程院7月6日发布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表”显示,去年该院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实际支出489.18万元,今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162.62万元,后一项经费比去年实际支出缩减超过三成。这是继今年4月科技部公布今年“三公”经费预算以来,又一个中央部门公开晒出自己的“三公”经费情况,引起媒体瞩目和舆论热议。

  有媒体报道上述新闻时,提到“国务院曾……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按国务院制定的时间表,第一家公开2010年三公决算数的中央部门已经迟到一周,也就是说,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受此影响,多家网站以“中央多部门无视国务院要求,未公开三公经费”等类似标题转载上述报道,一些网友发文,质问“中央部门不按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底气何来”,要求对“爽约”的中央部门予以问责,以推动“三公”经费公开。如果真如报道所称,中央部门中只有科技部、中国工程院按国务院要求公布了“三公”经费,那么情况确实够严重。

  然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今年3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有关问题,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一些媒体的“误解”或许就从这里开始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6月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未明确要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同时向社会公开,一些媒体误以为国务院要求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须于今年6月向社会公开,于是得出“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的结论。

  虽然媒体和公众对3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产生“误读”,进而对大多数中央部门没有公开“三公”经费产生了“误解”,但客观而言,“误读”和“误解”首先由专业问题引起,媒体和公众没有“误读”、“误解”的故意或恶意。其次,更重要的是,这种“误读”和“误解”本身,反映了公众对全面公开中央财政预算和决算,特别是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强烈吁求和殷切期待以至于无暇严格区分一些专业性概念,而“本能”愿意相信国务院下达过今年6月中央部门须公开“三公”经费的要求。被“误解”的中央部门似乎有些冤枉,但反过来看,谁能说媒体和公众有多大过错呢?

  关于在政府预算和决算中公开“三公”经费,此前有个最常见的说法,认为“三公”经费与不同部门和具体项目挂在一起,涉及事项过于分散和复杂,预算编制上很难单列,统计起来难度太大,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公开“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近几年来,中央大力推动压缩“三公”经费工作,每年压缩下来的数字都向社会公布,说明“三公”经费在预算编制中是能单列出来的,也是完全能进行统计的。至此,惟一回旋余地似乎就是拖延时间了,人们批评多数中央部门在公开“三公”经费问题上“爽约”,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

  按今年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和全国人大要求,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财政部负责公开中央本级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中央各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现在,中央财政决算已于6月30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也公布了中央本级去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接下来,该是中央部门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情况了。这个问题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作者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作者:潘洪其
(责任编辑:刘玉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