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富士康发生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曾表示,将使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看来这并非一句戏言。7月29日,这位台湾首富再次来到深圳生产基地时透露,目前富士康生产线上有1万台机器人,明年将达到30万台,3年后机器人规模将达到100万台。
大用 机器人意在降低成本
7月29日,郭台铭在曾发生连续跳楼事件的深圳龙华生产基地表示:“我们计划3年后准备做到100万台机器人,将来你的工作就是用‘云端’来操作机械,另外还有很多单纯的工作站我们会改成多工作站,我们会让工作内容丰富化。”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富士康的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仅深圳就超过40万。
3年后100万台机器人进入生产,这是否意味着富士康雇佣的员工将大幅减少?“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没办法答复。”富士康有关部门负责人昨日(8月1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实际上,郭台铭宣布的另一重要信息就是:富士康深圳总部将加速转型,深圳龙华、观澜两个厂区将成为产品技术研发、销售展示及人员训练、模具制造技术研发和新设备与自动化制造研发中心。
但富士康似乎并未打算裁员,“我们在深圳即将转型,包括观澜,拥有5个中心1个基地。所以将来我们深圳的40万同仁会变成40万个工程师,40万个管理师,40万个规划师。”郭台铭这样表示。
“机器人工作效率高于熟练工人。”招商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刘杰向记者分析,目前我国人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而机器人随着规模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成本将是逐渐降低的,从成本角度考虑,使用机器人肯定优于工人,而这在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整体趋势,目前在汽车下游厂商已普遍使用机器人。
去年富士康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公司不得不为员工加薪。根据富士康今年4月公布的2010年财报,集团员工平均每月收入为372美元(约2446元人民币),同比2009年的340.5美元,增长幅度不足一成。
这样看来,如果仅仅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似乎不足以推动富士康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机器人。据新华社报道,这些机器人将用在焊接、组装、搬运、喷漆、检测等生产现场。业内人士指出,在类似手机等高精细产品领域,全面应用机器人是不现实的,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仍然必须使用人工。
代工巨头图谋转型
此外,郭台铭还透露,富士康也将进军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深圳的两个厂区将成为重要的研发中心。不难发现,富士康正在图谋转型,从代工转向研发,从IT制造转向新能源新材料。
“机器人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将来要使用的100万台机器人也是由我们自己生产。”富士康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这样表示。
据了解,富士康已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处(AR),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富士康鸿观科技园,隶属于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鸿超准产品事业群。该产品处主要致力于设计制造与应用机器人生产所必需的控制器、减速器、伺服马达、感应器等关键零组件,开发制造各类型的机器人,扩大应用至精密加工、LCD等生产领域。
“富士康不仅仅是一个代工厂商,他们有自己的研发力量,但近年也从外面开始大举招聘相关研发人员。”一名已经从富士康离职的电子工程师对记者表示。
在去年11月于深圳举行的高交会上,鸿海科技集团PCEBG事业部某人士就曾向记者透露,富士康已经开始进军软件行业。
在2010年的财报中,富士康整体毛利率由2009年的5.93%下滑至4.26%,下滑了1.6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因主要客户诺基亚业务下滑,其代工订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难发现,这个代工巨头正在做着两件事:由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变,由单一电子制造向多元化产业转变,而这都是提高毛利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