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回收流动性当张弛有道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08月12日04:52

  ⊙琢磨 编辑 杨刚

  美国的主权信用危机尚未过去,法国下调评级的预期又开始蔓延。英国大规模骚乱还在持续,西班牙、以色列也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国内经济萧条、失业率持续升高、通胀等问题。如果美国不出台QE3,说不定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社会动荡将加大经济衰退的概率,资金将继续向安全资产转移。

  国内债券市场继续上涨,资金面相对平稳,如果没有大的事件冲击,8月份应该不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预计下一个紧张节点在9月中下旬。6、7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带来的损失和教训是惨痛的,那时候很多投资者都在憋着一口气,准备忍过6月底,寄希望7月份迎来流动性宽松和CPI见顶的有利环境,到时候危机解除并迎来曙光,必将扬眉吐气。但过了6月底,预期中的流动性缓解非但没有到来,反而又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同时,原来驻守在债券市场的资金,由于受新股申购收益上升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吸引,源源不断地向新股和理财产品流动,导致债券市场资金池水位下降。一时间,投资者斩仓的斩仓、上岸的上岸,纷纷倒在了流动性的锁链之下,根本没有撑到扬眉吐气的一天。由此引发了债券基金斩仓可转债导致转债市场暴跌、货币基金偏离度过高等行业性问题,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货币基金危机的那一年。

  由于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已经习惯了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的头寸管理模式;政策环境改变后,投资者难以立即调整、建立相适应的财务和资金储备及应急体系。央行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工具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在短期内持续地不断收紧流动性,往往给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带来窒息性伤害。管理层在回收的过程中应该有张有弛,让市场有个适应的过程,投资者借以调整自己的现金流分布和资金储备。同时,大幅波动的市场行情和投资者不稳定情绪,容易使管理层对形势产生误判,造成政策摇摆不定,过犹不及等问题。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