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宏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发挥炼油企业的积极性。但是,这项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引发诸多争议,如炼厂成本如何核算、机制透明引发投机等。
股票投资者都知道,股票价格在一个涨停板之后再来一个跌停板,价格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比如假定某只股票价格为100元,一个涨停板之后达到110元,再一个跌停板股价却是99元,这主要是由于基数不同所导致,实际上股票价格回落到100元只需下跌9%。
目前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核心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假定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是10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每桶上涨4美元达到104美元的时候,涨幅为4%,触发成品油调价窗口,这时油价应该上调。然而,当国际原油价格从104美元/桶回落至100美元/桶的起点,这个时候由于基数“变”成了104美元,跌幅却只有3.84%,所以油价不必下调。于是,尽管原油价格回到起点,成品油价格却回不来。从理论上讲,每经历这样一个波动周期成品油价格可能就会提高一次,如此反复,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国际原油价格将可能出现涨多跌少的局面。
隐藏在“数字魔方”背后的还有汇率变化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所有商品价格都会上升,即使这些商品本身价值没有变化。而由于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这些商品的价格相对人民币并不会改变的。
同样可以用数字说话。假定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100:640,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也就是人民币640元/桶。如果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5%,抛开其他影响因素,原油价格将上涨至105美元/桶,而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时需要105美元才能兑换64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原油价格仍为人民币640元/桶,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国内的消费者却是在使用人民币购买汽油。
据了解,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方案,可能将22个工作日的调价时间界限缩短为10个工作日或14个工作日。如果新的定价机制只是在时间界限缩短上做文章,想通过以缩短调价周期的方式,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接轨的良好愿望恐怕难以实现。
成品油需要一个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让普通民众明白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对应关系,明白油价为何涨、为何跌、涨跌幅度应该是多大。长远来看,成品油价格终将会放开,由市场竞争形成,而这要求在定价机制进一步改善的同时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的市场格局。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