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地产借壳重组屡碰“高压线”

来源:北京商报
2011年08月29日11:35

  又一家地产企业成功借壳上市。由于特殊的“涉房”背景,S*ST兰光(000981)上周五的“复活”格外受到业界关注。实际上,从S*ST圣方到S*ST兰光,再到*ST夏新、ST东源、ST国祥ST百科,在房产借壳关闭一年多后,多家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连续获批,房企借壳重组的“紧箍

咒”已明显开始松动,原来的监管红线正在逐渐变成虚线……

  监管红线变虚线

  房地产重组一直是资本市场重头戏,但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新国十条”,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在此背景下,“新国十条”出台的近一年时间里,证监会再未放行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重组及融资申请。

  直至今年4月,S*ST圣方成为“新国十条”后第一家通过借壳ST公司成功转型为主业为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紧随其后,由于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借壳,退市两年多的S*ST兰光在上周五终于复活,不仅更名为“ST兰光”,恢复上市首日更是大涨173.47%。

  而厦门象屿集团借壳*ST夏新、重庆金科借壳ST东源、京御地产借壳ST国祥、宋都集团借壳ST百科均获得审批通过,一时间,房地产公司借壳监管的红线已俨然变成了虚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10宗房企借壳ST公司的重组案正在等待“通关”。

  “时间点论”难自圆其说

  今年以来连续的重组获批案例出现,让外界猜测是否房企借壳上市已重新开闸。但监管部门很快表态并未放松对房地产公司借壳的审批。有分析也称,上述ST公司借壳重组之所以获批则是因为方案均在“新国十条”出台前已过会,存在一个时间点的问题。

  但经记者调查发现,“时间点论”难以自圆其说。如果说ST东源与S*ST圣方、S*ST兰光都是在去年新“国十条”出台前已过会获批的话,ST国祥和ST百科的重组获批则难以解释:*ST夏新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准是在今年7月1日;ST国祥重组是在今年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而ST百科重组方案是在去年4月23日才获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上报审批时间很明显是在“新国十条”之后。

  据接近监管层的业内人士传递出的信息,S*ST圣方、S*ST兰光至今尚未完成股改,属于少数几家尚未完成股改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处于退市边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监管层对其放行的重要原因。但为了挽救两家退市的公司,监管部门居然置宏观调控政策于不顾,这个理由实在牵强。

  专家警示政策失效

  房地产借壳重组、通过上市公司融资的现象在2006-2007年期间极为盛行,这也成为新“国十条”出台的背景原因之一。在2006年和2007年,股市与楼市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循环:每当一家房地产企业增加土地储备则股价大涨。于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纷纷从股市里融资,然后高价到市场拿地,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结果是股价涨,地价也跟着涨。在2007年,几乎所有的“地王”都是由上市公司“制造”的。

  分析人士认为,从2010年4月新“国十条”实施后,股价与地价之间比翼双飞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这说明通过控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的确可以减缓土地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如果过早地淡化监管红线,这对于整个地产调控格局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调控真正效果显现之前,监管措施不宜过早地退出。

  此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曾公开表示,借壳重组就像一颗毒瘤一样在腐蚀着我国的股票市场。当一家垃圾公司可以立即变换成为一个好公司时,股价必然一飞冲天。从表面上看,在这个过程里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赢家,但市场的定价基准因此被扭曲,股价不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反映,好的公司与差的公司在股价上甚至是倒挂的,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被削弱,投资者被投机者逐出市场。而借壳重组所带来的恶果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滋生了大量的内幕交易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监管部门并非不清楚借壳重组行为的积弊,不少人也曾大声疾呼要严格股票市场的退市制度,但却不时出现‘死而复生’的案例,而时下S*ST兰光的复活还成功挑战宏观调控的政策底线,有如此大的勇气与魄力,真让人钦佩。”尹中立评论道。

  商报上市公司调查小组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