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事件

寿险业进入战略格局调整期

来源:金融时报
2011年08月31日09:02

  如果说银保新政是今年以来寿险业放缓增长的主要推手,那么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寿险行业发展方式的调整,则是影响寿险行业增长的深层次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特征。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将对传统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会影响到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收益水平。

  从中短期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酝酿周期,居民寿险消费能力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而作为寿险增长的另一个轮子——投资,在目前资金运用政策不发生大的调整的前提下,投资收益的提高,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另外,随着我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架构的进一步完善,在基础医疗和养老领域,社保体系对商业保险的替代性在进一步增加,也将在一定种程度上挤压商业寿险的生存空间。

  作为寿险业增长另一重要推动力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78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19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3.26%和8.87%,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2010年,中国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据最新预测,2020年大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未富先老”问题对寿险业来说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养老负担的加重无疑将影响其寿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养老负担加重的预期,也将推动更多的消费者通过商业寿险这种市场化的手段,规避未来的养老风险。寿险业近十五年来的高速增长,既有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拉动因素,也有人口红利对于销售队伍的拉动因素。

  从短期来看,由于我国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然处于低位,人口红利的拉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但依靠人口红利满足寿险业的人力需求已经日益困难。根据有关测算,我国15~6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到2011年停止增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到2014年约达到峰值9.97亿,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2022年以后则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逐步放缓,而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力需求在快速增长,其人才需求重点为拥有中专和大专学历的群体,基本上与保险业销售队伍需求重合,很显然,后者的工作压力明显大于前者,但平均收入相差无几,这也是近两年来寿险业销售队伍增长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

  但实际上,保险业销售人才的供需失衡,更多的是结构性失衡而非整体失衡,就业人口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拥有大学学历群体的就业,仍然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客户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寿险业增长模式的重要动因。目前,“70后”、“80后”群体开始成为最主要的社会消费群体,与传统客户群相比,“50后”、“60后”群体在消费上更趋于保守,体现在寿险消费上,更多强调的是保值增值,这也是当前消费型寿险产品市场占比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70后”特别是“80后”客户群体,突破了传统奉行的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更奉行开放式、超前式的消费观念。

  具体到消费方式上,传统客户群体更倾向于通过“一对一”的人际沟通进行消费,而“80后”群体则更偏好自助式、高效率的便捷购买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网购群体中,80%左右为35岁以下年龄段的客户,其中“80后”群体占比超过40%。客户群体的变化,对下一步寿险产品的需求重点、定价模型、销售方式甚至支付方式,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保险行业“三支柱”监管和审慎监管的深入推进,偿付能力的刚性约束作用不断释放,与此相关,资本结构调整也开始成为影响寿险业战略格局调整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

  从国际资本来源看,受累于国际金融危机和美债风波,欧美国家经济恢复放缓,国际金融和资本巨头对中国寿险业的持续投资能力开始受到挑战,未来,不排除有些机构甚至可能迫于母公司的资本压力而退出我国寿险市场。

  从国内资本来源看,前期投资我国寿险业的资金,大多源于产业资本,逐利性强但可持续投资能力明显不足,这也是目前部分中小公司无法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银行、证券等金融资本主体的不断进入,国内保险业的资本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保险行业的稳健经营。

  寿险业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无疑将推动寿险业战略格局的调整,促进寿险行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一是发展模式将不断调整,理性发展、有效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在资本的刚性约束面前,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摒弃。不具有持续出资能力的部分产业资本,未来也有退出寿险行业的可能,未来五到十年,兼并、收购、进而做大做强将成为金融资本发展保险业务的重要方式。专业寿险公司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只有为数不多、拥有强大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寿险公司才会涉足综合经营,那些盲目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资本的刚性约束下,将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扩张压力,付出更多的代价。

  二是渠道格局将不断调整,一方面,银行等具有优势资源主体的进入,在挤压现有保险企业增长空间的同时,也会推动银保渠道更加理性、健康发展,从中长期来看,银保渠道仍然是未来行业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受制于人口红利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集约化经营将成为传统销售渠道的战略性选择;与此同时,打破渠道壁垒,建立起以电话销售、互联网销售以及落地服务人员“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营销格局,实现“销售集中、服务延伸”,将成为渠道创新的重要趋势。

  三是发展重点将不断调整,消费型、保障型产品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市场位置,养老保险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亲睐,产品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潮流;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服务将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受到重视;技术作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将对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渗透到寿险经营的所有环节。

(责任编辑:李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