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开放人民币是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09月08日00:21

  开放人民币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国际贸易中至少应有一部分是以人民币定价及结算的,特别是目前全球市场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尤需如此。此外,中国也需要为其部分的海外投资项目提供人民币投融资。

  近期发达国家继续实施一连串“有毒”的金融措施,包括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扩大资产负债规模及暗中进行货币贬值,这对发展中国家十分有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内地可能需要分散投资,改变以往只集中持有美国国债的做法,同时要暂停增加甚至削减其外汇储备。而这迫切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改革来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推广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及流通。

  虽然人民币经常项目早于1994年就已开始对外开放(1996年中国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但直到2004年人民币才真正开始在境外(主要是香港)有限度使用。当年中央政府决定允许香港的银行接收人民币存款(最终通过清算行转存至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且允许每名客户每日兑换人民币上限为20000元。笔者认为,内地实行这项设有安全上限试验措施的目标很简单,即除便利香港和内地经贸往来外,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摸索经验,而以香港为试点来推行这项试验措施是最佳的选择。

  2010年7月,我们推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为开放人民币增添新动力——香港企业首次获准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及进行人民币账户之间的资金调拨。自此,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迅速上升,以2010年7月至12月为例,人民币存款量平均按月增加24%。截至2011年7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572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452%。

  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强劲增长,但背后却隐藏了供需失衡的问题。当香港的银行不断接受人民币存款,进而在其资产负债表产生大量负债的同时,银行业界没有太多机会创造人民币资产,以至未能妥善地运用这些人民币存款来为客户赚取理想的回报。

  香港市场创造人民币资产的进程一直相当缓慢。自2007年以来,市场陆续推出人民币债券供香港投资者认购。先有内地金融机构来港发行零售债券,继而有数家香港银行通过内地的附属公司推出人民币债券,然后是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国债。自2010年7月起,多家红筹公司、香港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人民币债券供机构投资者认购。截至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量已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同时,业界又在这些债券的基础上,推出了其他人民币投资产品,例如人民币债券基金、银行及保险产品等,故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能得到发行商的青睐。

  但由于内地以外地区可供投资的人民币资产的供求失衡,有意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商一般只会支付较低的票息。以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能够以每年0.625厘的票息率,发行总额达10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期债券。另一方面,市场有自动的制衡机制——发行商若要将发行人民币产品所筹集的资金汇返内地,除非这些资金是用作贸易结算用途(内地自2009年试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计划,并逐步扩大计划规模及适用范围),否则必须经由内地主管部门进行特别审批或获批额度,方可汇回内地作资本或投资之用,然而取得上述审批并不容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计划自2009年7月开始运作。香港的银行虽可向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从而创造贷款业务及人民币资产,但这方面的业务却未能大幅拓展,这是因为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使用出现了一面倒的情况。尽管有关结算金额自2010年第四季大幅飙升(2011年第一季度,有近7%的内地总贸易额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而大部分经由香港进行),但绝大部分的跨境贸易都是(由内地进口商)单向地对外支付人民币,反而内地出口商则要继续收取美元或其他外币。此处有两方面情况值得注意:首先,中国境外的企业未能取得足够人民币以支付其贸易款项,同时他们也难以或不愿意获取人民币贸易融资;其次,该情况未能促进人民币在中国境外市场有效地流通,亦无利于本地银行进行人民币贷款及创造人民币资产。由此可见,要消除主要障碍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设法将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规模扩展到足够大。

  除贸易结算外,目前在扩大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方面也已取得若干进展。如内地在今年1月颁布了准许内地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ODI)的规则,此后已有多家企业汇出人民币付款或资金进行境外并购,而这些汇款大部分都流入或流经香港,进一步扩大了本港的人民币资金池。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