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中国“影子银行”泛滥 全球进入“热钱时代”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李跃群
2011年09月13日16:47

  一方面抗击通胀让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中国境内的热钱依旧汹涌,一些现金充裕的国有企业开始转型发放委托贷款。

  这一现象上周引发了《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关注。《华尔街日报》列举了香溢融通(600830)(600830.SH)等上市公司

的例子。

  在中国,企业之间直接拆借资金是被严格禁止的。不过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向指定借款人发放委托贷款。贷款利率由委托方决定。银行则充当中介人的角色,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但不承担任何信贷风险。上述委托贷款的利率最高达到24.5%,相当于1年期基准贷款利率的近四倍。

  央行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4.17万亿元,同比减少10%,但同期新增委托贷款7028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还提到了扬子江船业、中国移动、中石油、中铁股份,以及中粮集团房地产子公司等“影子放贷机构”。分析师们说,影子市场每年的资金流量可能已达2万亿人民币之多,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左右。

  这仅是热钱图景的一个局部。经济学家杨鲁军直言,现在中国的热钱的主体并不来自于境外,而是来自于境内。“现在除了政府之外,不太有人愿意把钱用于高科技,用于十年二十年回报的行业,都希望一两年内甚至一两月内能够迅速见效的行业。从现在中国经济来说,目前的房地产、股市、一些大宗商品,像石油、金属、文物等,正好成为这些热钱的最好载体。”

  杨鲁军是在9月6日的2011中国国际跨国采购特易分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杨鲁军称,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热钱时代”,人们的投资行为普遍趋于短期化。“对财富超乎寻常的追求,一夜暴富的神话,人们已经无法忍受追求财富是一种长期过程,这样迫使整个经济模式都趋向于短平快项目。” 杨鲁军举例说,2008年金融危机,浙江大量从事实业的民营企业纷纷把厂关掉,把资金腾出来转向房地产投资,结果他们的资金在短期内获取暴利,以后再也不愿意把钱投入到实业领域了。

  “我们的整个经济结构,整体经济运行范式应该鼓励长期投资、实业投资,而不应该鼓励全民进行虚拟经济(股票),从事流通领域的经济(石油),我们应该多搞一点重工主义,少搞一点重商主义。现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利润主要沉淀于流通领域。”杨鲁军建议。

  此外,杨鲁军称,中国已经成为热钱向外输出的国家,这些年平均的一年流出热钱是1万亿元,这个输出是不正常输出,不是中国政府正规的对外投资或国际采购。中国的热钱输出主要是移民潮、官僚中的腐败分子卷款外逃等。这些热钱助长了国外的资产泡沫,提高新加坡、温哥华、香港地区以及悉尼等地的地产价格。

  影子银行概念及分类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操作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次级贷款包装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权证)和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影子银行体系结构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道德水准比十年前有大幅下降。”国内某商业银行的高层李华(化名)告诉记者。

  编者按:高利贷并不是民间借贷或民间融资的代名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从银行流出的资金还是民间自有的资本,借助小额信贷或担保公司以高利贷方式流出时,进入到实业领域的并不是很多,所谓的高利贷危局,只是银行、国有企业等高利贷链条上的资金拥有者炒作的另一个项目而已。

  而最让人痛心的是,原本深受资金短缺危害的部分中小企业竟也加入了放高利贷的阵营,拿着原本应该投入到实业领域内的资金去放高利贷。这个泡沫只有破裂。

  再没有比“高利贷”更刺眼的词汇了。

  一方面,高达60%的民间借贷成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推向悬崖的边缘,另一方面,刺激高利贷利率一再走高的房地产业的畸形成长,反过来绑架了银行业,将风险系数借助金融杠杆一再放大。

  但到底是谁造就了“高利贷中国”?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银行业的监守自盗、房地产的隐蔽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极度资金紧张下盲目借贷都是隐藏在“高利贷中国”背后的推手。

  银行业三种放贷模式推高利率

  “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道德水准比十年前有大幅下降。”国内某商业银行的高层李华(化名)告诉记者。

  “之所以强调道德水准,这并不是务虚的问题,因为它直接与银行的实际业务相关。在十年前,放贷人员还会仔细去审核一个项目的风险,十年后,只要眼前个人 能有收益,不管暗藏怎样的风险,他们都敢放贷出去。因为有业绩压力,领导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在银行业并非个别现象。”

  由于急功近利,在当前信贷从紧的政策下,银行放贷的运作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

  “表内贷款表外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2010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之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开始逐渐收缩这种泛滥的流动性。尤其到了2011年之后,随 着央行货币政策转型,对银行信贷进行数量及价格上的严格管制,导致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工具把银行表内业务移到表外,也就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 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其核心目标仍然是信用扩张。

  有数据显示,去年银行通过票据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今年在央行控制信贷等限制银行表内业务情况下,反而促使银行快速发展表外业务。”

  来自美银美林近期的研究报告则指出,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已经占到了银行贷款总额的25%~60%,而贷款者大多数为房地产商,其利率大都在20%~25%之间,有的甚至更高。”

  “应该说,在信贷严控政策下,房地产商对资金的抢夺推动了利率,但直接导致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李华表示。

  事实上,表内贷款表外化的风险在2010年就已经被市场以及监管层注意。惠誉高级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就表示,“将越来越多的信贷转出银行资产负债表外,脱离市场参与者的视线,是惠誉近年在中国银行业察觉到的最令人不安的趋势。”

  2010年,银监会曾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在2011年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李华告诉记者,“即使在央行货币紧缩的政策之下,今年上半年表内贷款与表外贷款的总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贷款总额。”

  与此同时,通胀导致的存款低利率也正成为培育表外贷款的“良性土壤”,由于信托产品的高利率正导致很多居民储蓄流向信托产品或其他理财产品,从而造就一个个的影子银行。

  对此,学者易宪容表示,“当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把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及高风险的投资时,不仅会把国内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而且也给国内的金融体系聚集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信托等新的金融产品不计入M2等货币指标,也正在给宏观调控带来困难。

  8月15日,中国银监会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在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高速扩张的背景下,通过借助国际监管标准来增强金融和经济环境不利情况下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

  但这样的举措在疯狂的高利贷链条面前能起多大的效果尚不可知。

  影子银行概念及分类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操作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次级贷款包装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权证)和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影子银行体系结构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国企“影子银行”频现

  除了“表内贷款表外化”的做法之外,当前银行放贷的潜规则也在进一步推高民间利率。

  “在信贷严控的背景下,各大银行为避免风险,纷纷将放贷目标集中在大型国企身上,他们知道,这些大型国企一方面不会赖账,另一方面即使放贷出现风险,追究起来责任往往也不会太重(比之放贷给中小企业)。”

  “但实际上,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并没有太多有效益的项目,尤其是在民间放贷收益高企的环境背景下,任何一项实业投资都很难保证说一定会获得10%、20%以上甚至更高的利润,所以,银行放贷给大型国企的贷款,最终会变相地再次放贷出去,从而产生更高的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放贷有的私下进行,以曲径方式绕过政策的壁垒,有的则直接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国内某大型国企的财务总监刘敏(化名)向记者举例说,“银监会为了限制大额贷款挪作他用,在2009年曾颁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超 过一定限额的人民币大额贷款,银行要把资金打入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账户,而不是直接打给借款人。然而,在大型国企集团内部,通过虚构交易或合同的方式,资金 在几级公司之间绕一个圈子,就能顺利回到借款人的账户,有些央企的集团结算中心也会使用这些方法将银行借款整合在一起。而这些整合在一起的银行贷款,可能 就会被挪用到资本市场。”

  不仅如此,在民间借贷的巨大利益刺激下,一些国企开始以接近合法的途径开设影子银行,参与金融市场。有报道显 示,“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Yangzijiang Shipbuilding Holdings)第二季度有逾四分之一的税前利润来自于一项出人意料的业务并非其核心的船厂业务,而是向其他企业放贷。”

  除此之外,报道称“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已成立一家金融子公司从事放贷业务,而中石油(PetroChina)旗下已拥有一系列金融业务平台。”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货币紧缩使得中小企业更加难以通过正规银行渠道融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利用手中多余的现金,间接向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投放资金。而通过这种方式,民间利率一再放大。

  银行双倍利息的放贷模式

  民间高利贷风生水起带来的高额利润,开始让银行坐立不安,他们同样期待在贷款上获得更高利润,因为对国内银行业来说,存贷差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李华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贷款收益,一些银行开始在放贷时做手脚,即与贷款者约定,我可以给你一笔贷款,但这笔贷款你还必须存在我的银行,不能用,如果你想用贷款的话,那么你可以这笔贷款作为担保,再贷出同等数额的资金。”

  “在这种操作模式之下,由于贷款利息大大高于存款利息,这对企业来说,在第一轮操作下首先要付出这笔存贷差,而在真正能够动用这笔贷款的情况下,还要再 付同样的贷款利息,如果把存款利息忽略不计,这相当于双倍贷款利息。如此下来,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往往也会超过10%甚至更高。”

  “实践中,一些银行还会通过承兑汇票、信用证等方式设计得更为复杂,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推高贷款利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监会开始着手修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并强调指出,“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高速扩张,信贷投向集中度有所上升,贷款期 限趋长,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系统性风险有所上升,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毕竟,银行业风险的放大将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重大打击。

  对此,有责任的经济学家也开始表示,“银行风险如果不加以密切关注及采取适当的监管方式,那么中国金融危机爆发将是不远的事情。”

  而从监管机构来看,最近,央行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中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并从近日起实行分批上缴。

  对此,易宪容认为,“这其实就是针对中国影子银行提出新监管要求的一种信号。尽管这种新规不能够全部覆盖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全部,但至少可覆盖到最为重要的部分。”

  而来自银监会的负责人则表示,“随着商业银行跨业、跨境业务的逐步发展,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新型风险不断增加。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 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构建适度前瞻、反映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资本监管框架,是推动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应对内外部冲击能力、维护银行体系 长期稳健运行的重大战略选择。”

  然而,在当前环境下,仅有银行业的参与似乎已远远不够。

  房地产业贷款隐蔽化是幕后推手

  如果说银行、国企参与放贷行为、推高利率是为了获利的话,那么,导致银行进行信用扩张的动力则是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到目前,正在发生分化,一些运作规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比如说远洋地产,万科地产等,已经很少再去拿地,而是专 注地产业务的运营。因为‘拿地’涉及太多的灰色地带,稍有不甚就会滑向深渊,由于珍惜苦心经营的成果,他们开始将拿地业务外包,或者与一些有关系资源的中 小企业合作,由后者拿地,他们只进行开发。”

  “然而,拿地环节是最消耗资金的一个环节,这些有关系的中小企业或皮包公司或个人并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怎么办?在房地产的巨额利润面前,他们当然地选择了高利贷。”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高达40%~60%的民间高利贷依然有市场的原因。对于大量实体经济来说,企业再努力经营利润也难以企及这一高度,但在地产拿地一环中,即使扣除60%的高利贷利息,依然会有肥厚利润。”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有意思的是,在近期8家中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1年中期业绩中显示,“受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近期房地产贷款尤其是开发类贷款的风险越来越受关注,8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

  “这并不能说明房地产贷款风险正在减小,鉴于银行自身对地产贷款实施审慎原则,风险控制加强,实际上,上述那些拿地企业的贷款往往走了民间路径,或者借用了银行信托,这恰恰是房地产贷款走向隐蔽化的一种表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应该说,与权力寻租、官商勾结有染的畸形房地产业,正在成为民间高利贷一再升高的幕后推手。而热钱的涌入,及其对地产快利润的觊觎,也让民间高利贷水涨船高。”

  大批中小企业盲目依附高利贷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评点美债危机时曾指出,“美国经济泡沫化的问题根源在于资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之中。”而事实上,对于高利贷背景下的中国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如此。

  BMW中经智库专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曾告诉记者,“中国的流动性泛滥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假象,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 展,大量中小企业的成长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只是在实践中,资本被截留在了房地产业中,并没有流向其最有需要的地方。我们为了防止房地产业的泡沫化来严 控信贷,其实并没有堵住房地产融资的口子,反倒是在压抑中小企业需求的形势下(资本供不应求),进一步推高了融资成本。”

  樊纲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使用直接融资的方式,通过让渡股权的方式从VC或PE那里获得融资。”

  尽管这并不失为一种妥善的解决方式,但来自银行业的悲观人士仍表示,“VC或PE的融资,加起来占不到中小企业融资总需求的5%,更何况直接融资的成本也并不低。”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中小企业是不得不借高利贷,因为不借可能马上倒闭,而借还 存在转机的可能。中小企业利润率低于贷款利率,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已经达到100%,或者更高,当然,有些企业是因为过桥原因,做暂时拆借。而如今的实体 企业,利润率也许只有3%~5%,对于他们来说,别说8分、6分甚至2分的月息都难以承受。

  李华认为,正是由于中小企业没有选择地继续借高利贷,风险正在一步步地扩大。“中国的中小企业主们很简单,他们认为只是当前形势不好,因此只要能贷到款,不管利率多高,能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但是谁也说不清这段时间到底会有多长。”

  资料链接

  美国银行业的“高利贷”业务:发薪日贷款

  在美国盛行的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主要就是折价购买延期兑付的个人支票。典型的业务为一笔300美元发薪日贷款,借款人给发薪日贷款公司开出一张通常时间为两周的面额350 美元的支票,拿到手的是300 美元的现金,即放款人折价购买了客户的支票。申请发薪日贷款很简单, 申请者只需要提供家庭住址、支票账户、驾照和社会保险号、工资单的存根、发薪日, 整个交易就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但是这笔50美元的费用的年化利率却达到433%。

  1999 年, 它的业务规模只有80 亿美元,而到2004 年它的业务规模已经达到了450 亿美元。此类公司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消极作用为会使部分居民长期的依赖于发薪日贷款,多年才能还清,有的导致许多人破产;但有人认为这类公司解决了部分 顾客的燃眉之急。有些州禁止这类公司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州,此类公司的数量甚至大于麦当劳、肯德基和Wendy’s的总和。

  影子银行概念及分类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操作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次级贷款包装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权证)和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影子银行体系结构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影子银行”是最近国内金融市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什么是影子银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是什么?它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何在?

  首先,所谓的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它所指向的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信用扩张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的借贷关系那样行使传统银行借贷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在影子银行中,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依靠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而不是如传统银行体系那样,金融机构的作用主要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融资的来源主要是存款。影子银行证券化最为主要的产品就是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

  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也成了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崩塌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而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不仅引发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摧毁了美国金融体系及经济,也是美国经济难以复苏的根本所在。

  在中国,2009-2010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之后,其带来的风险及后遗症也十分明显。因此,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开始逐渐收缩这种泛滥的流动性。尤其到了2011年之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转型,这种针对泛滥流动性收缩工具在增多,规模也在扩大。

  但是,国内房地产泡沫并没有随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逐渐地挤出。反之,由于政府房地产政策失误,从而使得国内房地产泡沫不断地从一、二线城市迅速地向三、四线城市蔓延。国内房地产泡沫不断吹大,房价快速飙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其繁荣与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的。房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央行货币政策又在银行信贷进行数量及价格上的严格管制,这就导致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工具把银行表内业务移到表外。加上过高的通货膨胀导致严重的负利率,居民与企业不愿意把存款存入银行,纷纷通过各种投资渠道如银行理财、券商理财、基金、保险保单、股票等把银行存款分流出来,从而形成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严重的“金融脱媒”。而中国影子银行就是这处金融脱媒体主要载体。

  中国的“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有很大不同。它既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业务(或银行由表内移到表外的业务),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也包括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

  不过,尽管中国版的影子银行与导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影子银行有很大差别,但其实质都是通过表面上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当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把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及高风险的投资时,不仅会把国内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而且也在给国内的金融体系聚集巨大的金融风险。

  据悉,从今年的融资情况来看,银行信贷仅占中国融资总额的一半。其余融资部分来自各种信托公司、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地下银行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中国影子银行不加以密切关注及采取适当的监管方式,那么中国金融危机爆发也是不远的事情了。最近,央行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中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昨日起实行分批上缴。其实这就是针对中国影子银行提出新监管要求的一种信号。尽管这种新规不能够全部覆盖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全部,但至少可覆盖到最为重要的部分。

  可以说,中国的影子银行是当前国内一种方兴未艾的融资方式或工具。这种融资工具就是正式的金融机构及非正式的金融机构、银行的表内与表外、企业与个人如何来规避规范的金融监管,如何减少高通货膨胀下的负利率损失,如何追求高利润而形成的一种融资新潮流。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够密切关注国内这种新的融资动向,不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那么它同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可见,如何把当前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就得对当前的中国金融体系进行全面反思及改革,就得加快国内银行体系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规范各种融资工具及融资市场。否则,政府希望在严格管制的基础上来规避银行体系的风险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影子银行的实质就是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信用的无限扩张。尽管不同的信用扩张所表现的方式及所形成的风险会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殊途同归,即导致金融危机爆发。(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影子银行概念及分类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操作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次级贷款包装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担保债务权证)和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影子银行体系结构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