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灵活定价机制才能减免涨跌不满

来源:现在网-长江商报
2011年10月09日03:23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评论员詹万承

  发改委在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此次成品油价调整系16个月来首次下调。

  继去年6月1日汽油、柴油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后,终于迎来了成品油间隔16个月后的再次下调。其间成品油价格进行了6次调整,2次下降4次提高,与去年6月相比,目前的汽油价格提高了860元/吨、柴油价格提高了750元/吨。从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10升6降,价格总水平汽油上涨3020元/吨、柴油上涨2530元/吨。

  整理出这些具体的数据之后,再说“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恐怕并不为过。当然,出现这样的涨跌局面,也并非表明成品油价格就是随意拟定,可以相信的是,这都是严格执行了2008年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时所改革的定价机制被认为将实现与国际油价联动,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解释,此次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就是严格遵循定价机制的自然结果。因为10月4日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与每桶120美元的高点相比较下降幅度确已超过4%,但因不吻合连续22个工作日的要求,所以直到近日才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成品油定价机制因调价周期过长而导致的时滞性显而易见。一般民众无法详细去了解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只能直观地得出不解的感受:为什么国际油价降了国内不降,而国际油价涨了国内油价却跟着涨?更为直接的说法是,国际油价涨跌落差之间的红利,国内普通民众并没有及时享受到,而石油企业却能以较低价格买入,然后再以惯常价格卖出,民众对油价涨跌的不满由此而生。

  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会引起国内油价调整,这原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市场经济所引以为傲的灵活性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这也正是民众所翘首以待的,但是频繁的调价却加大了石油企业的投入,而且实际上也将降低由价格差而带来的利润。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是倾向于维护企业盈利而非降低民众费用。

  成品油价格下调原本应该是民众欢迎的好事,但是以往常见的下调之后随之而来的上涨现象,会让人产生不良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一次油价上涨引发的抱怨与不满,实际并不会随着另一次油价的下调而得到弥补,因为上涨之后多数还是上涨,但迄今为止还未曾出现过连续两次下调的局面。

  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所制定的油价,原本是为了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定价机制本身就存在不少问题,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面对目前因为油价涨幅而引发的不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进行改革,制定更为灵活完善的价格调整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民众因涨跌而引发的不满情绪。

(责任编辑:王洪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