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汇金增持传积极信号 增持潮9月已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1年10月17日00:3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智 王砚丹

  就在市场处于极度深寒之时,汇金增持犹如平地惊雷,搅动了市场积极的神经,人们蓦然惊觉后发现,一场产业资本和公司高管的增持潮,其实早已暖流涌动……

  进入九月以后,不断创出的年内新低,让整个A股市场陷入了

极度的寂静,直到10月10日汇金增持,打破了这种寂静……

  与此同时,宝钢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三峡集团等的逆市增持也让投资者看到了久违的希望。

  汇金增持传积极信号

  10月10日,上证指数下跌14.43点,盘中创下近期新低2338.69点;沪市仅成交399.3亿元,创出年内地量。然而,两市收盘之后却传来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汇金公司宣布再次增持中、农、工、建四大行。当日晚间,四大行公布的增持结果显示,汇金公司增持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14元)1458.4万股、农业银行(601288,收盘价2.60元)3906.8万股、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4.62元)738.4万股,增持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3.00元)350.9万股。而根据当日各行收盘价粗略估算,汇金累计动用资金在2亿元左右。

  就在汇金出手增持消息曝光以后,市场各方都表现出一致乐观,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这并不一定意味着A股市场底部的来临,但是却能够说明管理层的一种态度,而这一信号至关重要。

  实际上,从消息传出后首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来看,汇金出手的消息也没有让沉寂已久的多方立刻爆发。当日上证指数在大幅高开后却不断走低,甚至一度翻绿,最终勉强收回,微涨3.73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消息汇金增持的消息发布的首个交易日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10月12日大涨却让各方信心大增,更直接引发了对各家上市公司股东逆市增持的关注。原来,早在汇金增持之前,不少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已经蠢蠢欲动,用真金白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9月28日,国内钢铁巨头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5.27元)发布公告称,2011年9月27日宝钢集团增持了公司股份2000万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1%。除了宝钢股份外,水电龙头长江电力 (600900,收盘价6.45元)也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通知,其自2009年9月28日至2011年9月13日期间累计增持公司股份82499.9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增持潮9月已现

  其实从9月份以来,增持潮就已暗流汹涌,而且有着愈演愈烈之势。Wind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以来发布了获得股东增持的公告的上市公司就超过了25家,其中除了最受关注的中、农、工、建四大行以外,还有王亚伟概念股广汇股份(600256,收盘价22.12元)等。公告涉及的增持股份数近8000万股,对应市值接近4.5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成绩还要考虑到国庆大假空白期的影响。

  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数据显示有近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公告,累计增持股份数为4.1亿股,对应市值达到了惊人的28亿元,而在8月份,这一组数字为1.1亿股和13.3亿元,7月份则是约1.8亿股和20.9亿元。

  总的来看,今年三季度以来共有超过150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出手增持,设计各公司股票多达7.7亿股,增仓参考市值超过了65亿元。其中重要股东增持股份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有长江电力、紫金矿业亚星锚链、农业银行、青岛海尔、宝钢股份、中国建筑等16家公司。业内人士指出,随着A股近两月来整个市场的不断下行,上市公司股东们的增持动力也越来越足,并在本月汇金出手之后迎来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小高潮。

  减持风暴逐渐趋弱

  回望历史,2008年大熊市即将结束之前,也曾出现过一次股东增持的热潮,而当时汇金公司也同样高调出手。不久之后A股便结束了长达一年的下跌,并开始了一波长达10个月之久的大反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以来上市股东减持行为占据主流。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共有超过32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的公告,相关公司被累计减持股份数超过19亿股,涉及市值超过了250亿元。其中,国投新集多伦股份中国服装中联重科滨江集团宏达股份等公司均遭遇了股东的大量减持。虽然减持浪潮依旧强烈,但是可喜的是,随着整个A股市场和个股的下跌,各家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冲动也明显削弱。

  从时间段来看,今年7月份上市公布的减持公告中,上市公司遭遇减持8.3亿股股份所对应市值约为118亿元。而到了8月份,被减持的6.35亿股所对应市值下降到了83.46亿元,9月份,则进一步下滑到了4.52亿股和46.25亿元。同样是在这个阶段,上证指数由三季度初的2800点一线开始绵绵不休地下跌,一度下行至2400点以下。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从历史数据的来看,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和减持一直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市场整体估值较高,各方预期未来下行风险较大之时,正是股东减持频繁之时。反之,当整个市场估值回落,特别是连续大跌之后,以产业资本为代表的资金则会因为认可公司价值而举起增持大旗,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见底,但是却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能起到强化市场信心的作用。

  /探因增持/

  高管增持升温暗示机会或临

  A股市场连跌数月,许多个股股价早已惨不忍睹。近期,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开始密集出手增持自家股票,给颓势的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本周,上证指数在跌破2319点后强劲反弹,产业资本和高管们的动向成为市场的热门话题。

  被增持股票未现集体大涨

  国庆节前后,包括广汇股份(600256,收盘价22.12元)、三普药业(600869,收盘价24.45元)、晋西车轴(600495,收盘价11.69元)等多家公司宣告控股股东增持计划。而控股股东解释增持目的时多用了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信心”之类的字眼。

  10月13日,广汇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0月12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721.88万股,占总股本的0.37%。增持后,广汇集团持股数达到8.13亿股,持股比例也上升至41.75%。

  广汇集团表示,在未来6个月内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平均价格不超过22.5元/股,投入金额不超过8.76亿元。

  同一天,三普药业也公告称,控股股东远东控股集团在10月12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47.71万股,平均价格为23.23元/股。远东控股集团同时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晋西车轴、百利电气也获得不同程度的增持。并且晋西车轴大股东晋西集团还表示,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增持,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而在国庆节前,宝钢集团也从二级市场买入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5.27元)2000万股。另外宝钢集团还特别承诺:“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不过,这些受控股股东增持的公司股票却并没有出现集体大涨的走势,个股之间分化严重。百利电气增持由其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天津市鑫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10月11日实施;10月12~14日,百利电气三个交易日大涨15.61%。广汇股份在大股东出手后却连跌两天,10月13日和14日分别下跌0.79%和1.86%。

  增持原因各有不同

  历史上,产业资本、特别是控股股东增持往往被视为底部即将来临的信号。以宝钢股份为例。2005年6月~2006年1月,宝钢集团曾经耗资40亿元,分两次增持宝钢股票。虽然当时宝钢股份并未有很好表现,但这段时间基本处于宝钢股份历史底部区域。2006年以后随着牛市来临,宝钢集团获得丰厚回报。

  某券商分析师指出,控股股东增持虽不一定表明今后公司股票就会大涨,但却往往预示着经营最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或者表明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不过,控股权争夺、确保再融资等也可能是增持的原因。

  例如鄂武商A(000501,收盘价16.83元),其第一大股东武商联和银泰系之间为争夺控股权足足打了近5年持久战,期间武商联多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而现在的宝安地产(000040,收盘价4.47元)、从前的深鸿基也曾上演过股权争夺大战,其原第一大股东东鸿信和中国宝安(000009,收盘价16.43元)为深鸿基一度大打出手,最终东鸿信因筹码不足退居二线。

  此外为保再融资,控股股东出手增持的也不乏其例。以厦工股份 (600815,收盘价12.83元)为例。9月,厦工股份定向增发获批,其增发价为每股12.98元。

  高管增持值得关注

  产业资本出手可以给予投资者信心,而另一股增持势力仍然不可忽视那就是上市公司高管。

  平安证券曾经统计了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近6700次股东增持事件,结果显示,相对于个人和公司增持,高管增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最大。高管增持之后的一个月内,股票以70%的概率超越大盘,单月的超额收益为4.4%,绝对收益为7%。

  在产业资本增持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高管们也没有闲着。许多“董监高”趁着市场低迷,频繁增持自家股票。8月29日~9月5日,中国北车(601299,收盘价4.91元)的董事长、总裁等9名高管以个人资金合计购入北车A股69.45万股,价格在每股4.43~4.72元之间。9月中旬,中国中冶(601618,收盘价3.05元)的部分“董监高”也自掏腰包购入公司股票41.5万股,价格在3.04~3.07元之间;其中董事长经天亮、副董事长王为民分别增持5万股。

  不过北车和中冶在获得高管增持后并未立刻见底。10月11日,北车创出年内低点4.40元,随后连续反弹,周五收于4.91元,公司高管们最少已经盈利4.03%。中冶10月10日亦创下2.91元的历史新低,昨日收于3.05元,公司高管们基本处于不赚不赔状态。

  平安证券指出,高管增持对公司业绩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只是代表了高管对公司发展的信心,短期内并不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大的影响,盲目地跟风参与高管增持后的二级市场未必能获得收益。然而,对于那些基本面优秀的公司,在超跌的时候出现高管增持事件,其中蕴含投资价值不容小觑。“从行业方面来看,在高管增持后一个月内,大部分行业能取得正的绝对收益和正的相对收益。其中交运、仓储、社会服务、造纸印刷和采掘等行业很难取得超越大盘的表现,而金属非金属、制造业、金融保险也、建筑业等弹性较大的行业能获得较高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机构点股/

  增持概念:估值偏低是主线

  虽然上市公司获得股东增持的原因各异,但是绝大多数仍是因为公司估值已经拥有吸引力。因此,部分公司控股股东或是公司高管真金白银的行动,无疑对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引。

  海螺水泥(600585,收盘价19.18元)

  事件:9月21日,海螺水泥公告称控股股东安徽海螺集团下属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增持了公司320.63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06%。另外,海螺集团或海螺设计院可能在增持之后的6个月继续增持不超过总股本的2%的股份。

  招商证券点评:产业资本增持,意味着产业资本认为企业价值相对于重置成本开始变得有吸引力,这在新增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是有意义的。未来预期方面,由于需求原因而出现旺季不旺的局面是存在的。不过,从中期来看,海螺水泥并未失去扩张动力、并未失去吨盈利持续改善的机会。因为充足的资本 (中期拥有货币资金80亿元)是海螺持续扩张的重要基础,并购、国际化都是重要手段,预测海螺水泥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47元、2.75元、3.19元。

  正泰电器(601877,收盘价16.01元)

  事件:公司公告称,正泰集团9月16日通过上交所增持公司股份48万股,增持后正泰集团将持有公司65.42%,并计划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同时承诺在该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

  国联证券点评:大股东增持彰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和信心。在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竞争分散的情况下,正泰电器的低压产品已连续8年产销量第一,市场份额约10%。海外方面与施耐德的全球和解协议解除了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制约因素,上半年出口比例为7.8%,同比增长50%,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军海外步伐开始加速。另外,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已获欧盟认证,并入选“金太阳”采购备选清单,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2011~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4元、0.96元。

  中国建筑(601668,收盘价3.32元)

  事件: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于9月5日增持公司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0.067%,同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发行总股本的2%的公司股份。

  兴业证券点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本次增持不仅反映出在公司业绩连续超预期后对公司股价低估的客观认识,而且反映了在公司订单、收入、盈利、管理和激励等经营指标持续向好的局面下,大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继续超越预期、高速成长的信心。

  在2011年宏观紧缩环境中,建筑行业格局将因资金实力对比发生渐变,资金实力雄厚和融资能力强悍的国资背景建筑企业将获取更多的市场,显著受益这轮紧缩周期。今年上半年公司同比增长59.1%的新签合同量显示公司显著受益,预测2011~2013年每股收益为0.45元、0.60元和0.75元。

  广汇股份(600256,收盘价22.12元)

  事件:公司控股股东新疆广汇集团在10月12日增持公司股份721.88万股,占总股份的0.37%,并提出在未来六个月内择机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不超过2%的公司股份,平均价格不超过22.5元/股,投入金额不超过8.76亿元。而作为王亚伟的重仓股之一,广汇股份获得增持立刻引起各方关注。

  长城证券点评:广汇股份能够基于自有的丰富资源禀赋,直接液化天然气或者用自备煤制取天然气,未来将年产13亿方液化天然气的供给新疆甚至内地,这种“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摆脱对于天然气管网建设成本高昂的束缚,进而实现能源的就地转化、充分利用的分布式能源”模式成为公司最大看点,预计2011~2013年每股收益的分别为0.56、0.84、1.41元。

  江南化工(002226,收盘价15.90元)

  事件:深交所数据显示,9月1日,江南化工包括多位副总经理在内的6位公司高管集体增持江南化工股份,合计达233064股,涉及金额近600万元,平均每位高管斥资约百万元,成交均价在25.66元/股~25.78元/股。

  就在今年6月,江南化工发行股份收购盾安系旗下民爆资产已完成过户。重组完成后,公司炸药产能从6.6万吨猛增到25.65万吨,一跃成为国内最大民爆企业。而公司此前也预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120%~150%。

  华泰证券点评:江南化工整合基本完成,盾安部分管理层入驻,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大型爆破工程、雷管等业务将为公司新增长点,预计2011年每股收益为0.71元。

  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5.27元)

  事件:9月27日,宝钢集团增持公司2000万股,耗资近亿元。同时提出12个月内在二级市场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实际上,在大股东增持之前,2011年以来宝钢股份的多为高管已进行了多次增资,而增持价格多在6元附近。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基金以4500万股的持股数在宝钢股份今年中报股东名单中首次出现。

  中银国际点评:宝钢集团在2005年6月至2006年1月期间也曾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这段时间股价基本处于宝钢股份历史股价的最低区间,后来随着股价回升,宝钢集团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对于这一次增持,绝大部分机构都给与了正面的评价,认为目前公司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同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与行业龙头地位并不相符,投资风格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关注。

(责任编辑:刘玉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