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交所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发行商提供抵押品,并已要求发行商作出考虑 ]
10月以来恒生指数在16200点至18900点间大幅波动,港股成交总量萎缩,但包括窝轮(即权证)和牛熊证(CBBC)的衍生产品权证市场则相当火爆,已占据港股总成交额逾四成。有接近监管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港交所正研究是否需要发行商提供抵押品,并将进行相关市场的改革以加强监管。
“很重的投机成分”
荷兰合作银行轮证网站数据显示,上周五港股窝轮和牛熊证产品的成交金额分别为88亿港元和97亿港元,合计占港股全日成交总额447亿港元的42%。10月19日权证市场更创下历史纪录,窝轮和牛熊证产品成交金额分别为101亿港元和137亿港元,合计占当日港股成交总额573亿港元的42%。
有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向本报记者坦言,目前结构性产品权证市场特别是牛熊证产品交易,有“很重的投机成分”。他指出,这种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恒生指数期货的疯狂相当类似。他表示,不少恒指期货的“炒家”已转至牛熊证市场,截至今年10月,超过七成的牛熊证产品均与恒指挂钩。
港交所发言人则向本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应认识产品、了解产品特性和风险,并应对自身是否能够承受风险作出评估后再进行投资。
荷兰合作银行股票衍生部董事黄集恩认为,最近权证产品交易占比增加,主要是正股成交减少。机构投资者可利用期指和借货沽空,力量相对薄弱的散户投资者,则可使用窝轮中的沽轮以及牛熊证中的熊证做空,实际上为散户投资者提供了平等交易的工具。
监管新“标准”酝酿
事实上,上周五44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已是今年港股交易额新低。接近监管机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市场波幅越来越大,衍生产品权证市场规模也变大,再加上部分窝轮产品发行商的母公司被调低信贷评级,为回应市场环境变化,港交所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发行商提供抵押品,并已要求发行商作出考虑。
根据上市规则,窝轮发行商的最低门槛包括,发行人或担保人必须持有A级信贷评级,发行人须持有20亿港元的资产净值,以及发行人必须具备适当的风险管理系统及程序。
实际上,自今年5月高盛发生窝轮计算公式出错的“乌龙窝轮”事件后,港交所便与窝轮和牛熊证发行商多次会见,以对衍生产品权证市场进行改革。
港交所发言人则向本报记者证实,9月底港交所再度与发行商面谈,希望在上市文件方面可统一标准化,以便投资者理解和对比;同时,要求发行商共同制订一套“最佳应用标准”,涵盖提供流通量责任、投资者教育、紧急应变安排和市场监察等课题。目前21名发行商已成立工作小组,改革方案有望在年底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