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易鹏:G20直面全球经济增长挑战

2011年11月01日09:13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易鹏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在金融危机时期,仅中国就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30%以上。在新的形势面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需要用内需为此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趁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11月3日至4日,二十国集团(G20)将在戛纳召开,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将成为主要的议题。当前要想全球经济保持增长,关键是要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美国必须着力于促进增长与就业。美国商务部发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修正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仅增长1%,低于此前宣布的1.3%和市场的平均预期1.1%。9月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前月持平,为9.1%,新增非农岗位就业数为0,创下2010年9月以来的最差表现。为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月9日公布了高达4470亿美元的新版就业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延长税收优惠政策、延长失业救济金、避免教师和警察失业等举措,其中多数资金将在2012年拨付。

  而全球都关注的美国是否会实现QE3,目前看来美国方面也是在积极推进。尽管要实施QE3也面临着资金筹集、效果作用等方面的难题,但毫无疑问,美国必然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10月24日,奥巴马政府通过联邦住房金融署发表声明,宣布了一系列改革住房可负担再融资项目(HARP)的措施,旨在让更多借款人重组住房抵押贷款,享受当前较低利率,缓解房贷负担。此类规模的项目一年可为借款人节省74亿美元,而且由于项目实施期较长,其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将比相同规模的临时性减税更明显。这表明,美国政府想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和决心都非常大。

  第二,面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深化,欧洲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让人们相信它有能力、也必将解决自身的危机。这一方面需要欧洲内部统一思想,能够在控制财政负债上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效果,同时也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与欧洲央行一起扶持欧洲金融体系,确保出现债务危机的欧洲各国政府在进行变革期间,能够以可持续的利率水平借入资金。

  这次G20会议之前,布鲁塞尔时间27日凌晨,欧元区首脑在经过近8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后,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其中,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已同意将现有救助机制即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规模放大到1万亿欧元(1.39万亿美元),以应对债务危机。

  扩容有两种操作方案:一个是将目前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用于为问题国家发行新国债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另一个方案是设立一个或几个“特殊目的工具”(SPV),从而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融资。这些举措有利于稳定外界对欧债的信心,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第三,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必须继续进一步增强内需,让这种内需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在金融危机时期,仅中国就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30%以上。在新的形势面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需要用内需为此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趁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这种大的逻辑面前,自然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也会为此而调整政策,以顺应全球增长挂帅的需要,以及确保中国经济自身能够平稳增长,不至于出现大的波动。为此,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出现以下一些变化:

  首先,欧美经济体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必然会加大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一方面,美元走弱会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巨大的利率差,会进一步加大热钱涌入的力度。在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反而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和欧美国家一样放松,而会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一样,将防通胀放在第一要务。但考虑到利息差距太大的不利性,中国决策层可能会采取更多是数量型的货币调控政策。同时,既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也为了削减欧美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人民币升值会继续走上升通道,甚至不排除有加速的可能性。

  第二,考虑到自身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也为了实现自己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中国会进一步大量购买欧洲的国债,配合全球一起稳定欧洲的主权债务的信心。这次G20会议上,胡锦涛带上了分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王岐山,表明中国应该会有实质性的参与到挽救欧债危机中去,肯定会购买欧洲国债。

  第三,中国会进一步立足扩大内需市场。尽管中国最晚在明年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出口额国家,但随着中国主要出口地欧美经济增长乏力,出口的高增长时代必然过去。立足于扩大内需必然成为中国的经济主要对策。为配合这个目标的实施,中国会进一步加大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改革,藏富于民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会在区域发展中,加大平衡的力度,将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进一步推向中西部地区;也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系中国城市战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财经评论员)

  易鹏的微博

  易鹏的其他专栏文章

  易鹏:梁稳根入仕有利于推进共富

  易鹏:政府绝不能出手解救高利贷危机

  易鹏:三线城市房地产依旧有机会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