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上市公司亟待建立“理财防火墙”

2011年11月07日00: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周婷

  ■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周婷

  批量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购买高额理财产品、委托银行放贷达到天量……近来上市公司深陷各类“理财门”,由民间借贷乱象所引发的资金链之紧张危机牵连到相关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对闲置资金进行有效投资、提高资金

使用效率,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就会引起资金紧张的危险。而当前恐怕不是投资“度”的问题,而是“墙”的问题。应该要求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方面建立防火墙,利用强制制度,防止虚拟资本的风险蔓延到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规模大大增加,同时向非关联类公司借贷的数量和比例大大增加,这就增加了到期贷款不能按时偿还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驰宏锌锗莱茵置业中国中铁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宣布部分委托贷款延期。

  值得注意的是,委托贷款合同中,银行作为受托人不承担担保连带责任,一旦借款方出现资金链断裂,上市公司就得承担全部的坏账风险。2001年-2004年,由于大量证券公司以及投资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使得一大批做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血本无归。

  在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高息的诱惑会“帮助”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变身民间借贷的“蓄水池”,一旦坏账风险蔓延,则会危及到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和股东利益。

  目前证监会和交易所都规定上市公司(除金融企业外)募集资金不得用于委托贷款等财务性投资,应该专项储存。但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区分上市公司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者委托贷款等财务性投资的资金究竟是募集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据媒体援引银行界人士的表态称,目前上市公司经常用募集资金置换出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或者以补充流动资金为名,偷梁换柱将募资变为自有资金,之后将这笔钱投向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以躲避监管。而一旦这样的做法被广泛效仿,公众投资者无疑沦为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

  上交所等机构已经注意到上市公司参与委托贷款的风险,并开始调查。沪深交易所日前就“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事宜向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上市公司逐笔填报今年以来所有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情况。由于此次是交易所首次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项调查,因此被业界看作为防范小企业倒闭潮、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等向上市公司传递的风险。

  许多分析师在分析上市公司理财现象时认为,只要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能够使公司闲置资金充分利用,可以使公司获得短期收益。但是殊不知,一旦尝到了短期的甜头,就会忽略长期的危险。因此,监管部门亟待要求上市公司在主业和理财之间建立起一堵防火墙。

  首先,监管层应该管住募集资金投向。目前监管层对公司变更募资投项、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监管未有“量”的规定。应该在募投资金转向自有资金进行财务投资方面建立一道制度的幕墙,限制公司频繁更改募投方向,甚至对“募集资金改作流动资金”设定上限,以防公司借补充流动资金为名“暗渡陈仓”;同时对委托贷款的贷款投向、贷款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细节进行监管,防止委托贷款流向违规或高风险领域。

  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这方面的风险控制制度。例如,在委托贷款业务的内控中,授权、执行、会计记录等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要对拟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风险,防止决策失误;上市公司还应该增强这方面的信息透明度,详细地披露抵押物的实际价值及资金的使用等信息。

  第三,要减少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理财行为,归根结底应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方面不妨借鉴海外公司的经验。笔者发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现金储备丰厚的公司不少,但进行财务投资的却很少,多数会选择实业投资。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