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1日电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11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被问及“中国有没有计划将来公布PM2.5”这一问题时,他表示,那是肯定的,环保部多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部署,各地也在做相关的准备,“北京是首都,可能会走得快一点,走在前面,我们积极做准备。”
“PM2.5和PM10是最近两个很热的词,大家都认为这是两个标准,首先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这两个是污染物,不是标准。”杜少中如是回应时下争议颇多的这个问题。他解释说,PM2.5、PM10都是污染物,是粒径不同的颗粒物。
杜少中说,在这两个颗粒物的监测上,过去监测叫TSP,就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叫总悬浮颗粒物。随着污染防治,颗粒物的减少,我们开始监测治理PM10值,就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
“然后我们还要根据污染防治的深入,监测并且治理PM2.5,甚至是1,将来还有可能更小粒子的监测和治理。这个确实得根据这个城市、国家,哪些污染物是重点,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来决定。”杜少中对PM2.5公布时间作出这样的表述。
杜少中讲述了美国监测PM10到PM2.5的经历,从1997年提出要监测PM2.5,10年准备,2007年才开始监测2.5。
“就说将来我们监测主要针对粒径为2.5的颗粒物,也仍然还要监测PM10值,因为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2.5及其以下了,那2.5到10期间的颗粒物还仍然是要关注的,它仍然是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杜少中解释道。
杜少中说,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国家标准是100,现在年日均浓度是121,还超过国家标准21。“在大颗粒是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监测并且着重治理的重点曾经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后来变成了PM10,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现在社会也在关注,我们自己实际上从几年前也开始在关注并且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研究PM2.5的问题,所以它迟早会变成我们监测的对象。”
“我也注意到有一个媒体的总编在微博上发了一个他的观点,因为大家没有认真看,所以这个观点不被广泛传播,他的观点很清楚中国从监测并公布PM10那天起,就没打算隐瞒PM2.5,因为没必要隐瞒,也隐瞒不了。” 杜少中如是说。
杜少中说,专家研究显示,PM2.5和PM10有很好的相关性,就是在5-8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监测PM10,100,那么你的PM2.5就是50-80。各方面的条件越好,这个比重就越大,专家表示,北京就是在50-60之间,所以公布了PM10值,2.5就在里面。
“那大家说你就公布这个数,我们可以对它有一个判断。但问题是,你公布这个数,得说50几?你得说60几,然后哪天多少多少,然后你还得说这50几、60几它是一个什么水平?所以这就涉及到你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必须有一个标准,你标准和规范出台了,这些数据才是有用的。否则你公布这些数据是没有更多意义的。”杜少中解释道。
被问及“中国有没有计划将来公布PM2.5”这一问题时,杜少中表示,那是肯定的,环保部多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部署,各地也在做相关的准备,北京是首都,可能会走快一点,走在前面,我们积极做准备。
杜少中称,硬件和监测实验数据做了好多年,我们觉得北京可能还是走得比较靠前的,但是还是需要条件,需要有规范,需要有标准,还需要做一些工作才能够真正到实施的阶段。
“公布PM2.5从技术和工作安排上,没有太多障碍。但如果要向社会公布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严肃的。” 杜少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