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欧元区解体”预期再度抬头

2011年11月30日12:31
来源:中国网
  尽管欧盟各国不断表示要想尽办法阻止欧债危机蔓延,但连串的主权评级下降、危机解决方案的难产,还是让国际市场对欧元区国家的信心所剩无几,“欧元崩溃”预期再度抬头。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欧元崩溃,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中国也难免会受到波及,但由此产生的一些机遇同样值得把握。

  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欧洲债务危机的黑洞仍在不断扩大。

  标准普尔25日将比利时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此前一天,惠誉国际评级将葡萄牙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警告存在评级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穆迪在同日也宣布下调匈牙利的评级。

  此外,西班牙政府可能将申请国际援助以支撑其财政。而意大利的两年期国债收益率25日一度上扬17个基点至7.495%,涨幅为欧元自1999年面世以来最大。

  根据欧元区稳定和增长协议,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占GDP比重保持在60%以下,各成员国的长期利率不能超过3%。这几条也是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

  但照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欧元区国家都违反了这3条。希腊、意大利、比利时债务占GDP比重均已超过100%;很多欧元区国家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也频频超过7%。

  面对四处爆发的债务危机,欧盟当局却显得束手无策。随着9月希腊债务迎来年内到期高峰,欧盟、欧洲央行以及德法两国开始为何种救助方式争论不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投资者担忧情绪越来越重,对欧元的怀疑日益加剧,同时由于危机大面积波及欧洲银行业,“第二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预期开始流行。

  实际上,欧元区国家为了解决欧债危机,一直都在讨价还价,甚至还拉上了外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

  然而,缺少“抱团取暖”精神的欧元区国家,很难形成一个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方案。即便是刚刚提出的欧元区统一债券“稳定债券”,也立刻遭到了德国和芬兰的反对。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认为,就欧洲债务危机而言,最根本的是由于欧盟的制度缺失,即欧洲中央银行由于制度设计的缘故不能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这使得尽管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要远远小于作为主权国家的美国和日本,但其制度缺陷导致的欧债危机能够给市场上的投机者以巨大的炒作空间。

  欧元崩溃论满天飞

  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得欧元崩溃预期再次升温。各方甚至已经开始为最坏的情况――欧元崩溃做准备。

  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称,希腊最早有望在2013年被迫离开欧元区,爱尔兰和葡萄牙等经济疲软的其他欧元区国家,则能在希腊之后,陆续放弃使用欧元。在未来数年,欧元将受到威胁,因为一再进行援助,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欧元区“几乎肯定”会在2016年前崩溃,而且“很可能”会在2013年前崩溃。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欧洲今年滑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大,欧元区今后或将走向崩溃。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菲尔斯表示,在12月9日的下一次峰会上,欧盟不能达成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果真如此,他认为,这将翻开欧债危机“更加黑暗”的一页,甚至最终引发欧元区的瓦解。

  一些国家甚至已经为欧元区准备“后事”,英媒报道称,英国在欧元区的各大使领馆已被要求为欧元区崩溃造成社会暴乱准备应急方案。该报道还援引了一位英资深部长的言论:“欧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纽约时报》也称世界范围内一些大型银行已纷纷开始准备“备选方案”,以应对这一最坏局面。“欧元崩溃论”或许过于悲观,但欧元崩溃与否确实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留给这一地区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市场信心已经跌到谷底,欧元区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达成立竿见影的成果。

  对中国而言有“危”也有“机”

  专家认为,一旦欧元崩溃,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对中国而言,难免会受到波及,但由此带来的一些机遇,也值得把握。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表示,欧元崩溃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新的大萧条。

  中国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分析认为,如果欧元区真的出现顶不过去的大冲击、并伴随着明显的萧条的话,中国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欧元区一定会带着美国、日本一起走下坡路。

  阳光保险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温永鹏认为,假如欧洲真的出现了信心崩溃,出现了“二次探底”,中国一定会受影响。为什么?全球产业链交织得太深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东西,每个国家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如果欧洲崩溃了,不能供给中国所需的零配件了,我们的很多工厂就要停产、歇业,对中国的工业产出影响非常大。

  也有专家认为,欧债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企业的境外购并提供了好的时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良机。希腊等国为降低财政赤字而力图开展大规模的私有化。据报道,希腊有5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要被私有化,这对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欧元区有解体的可能,在危机下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本报记者 张静思 唐戢 整理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