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也谈“理性看待行业收入差距”

2011年12月13日14:51
来源: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报》昨日《思想者》专刊,有一篇文章题为《理性看待行业收入差距》。巧了,行业收入差距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关注。

   作者开篇第一段引述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所长杨黎明介绍,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比1。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1.6至1.8倍左右。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至2倍左右。

   接下来,作者文章第二段这样写道:“造成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合理的一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之一;不合理的一面,比如腐败和行业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加剧了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剥夺感。证券行业的收入高,这是因为证券行业要求较高的知识范围和技术水平,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金融证券知识,也要求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从各大证券公司针对应届学生的招聘启事上即可了解到,证券行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基本上都是硕士以上学历。高成本,必然要求较高的回报,证券行业相对较高的收入,当然有其合理的成分。”

   文章后面用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的倒U型假说,来论证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不平等将加速扩大,到一定阶段后,收入差距会趋于稳定并逐渐缩小。全文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引用了一句顺口溜:“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最后告诉读者:“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复杂的,既是30年经济快速转轨的一个客观缩影,也是我国行业垄断严峻现实的真实写照。人云亦云地做"愤青"状叫骂于事无补,只有理性认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巧合的是,同一天的该报10版,有一篇题为《银行的红火与实业的冰冷》评论文章,揭露银行业“貌似茁壮”,实际上是依靠手续费、利息差等掠夺性手段获取行业利润,以牺牲实体经济、公共利益为代价。两篇文章对照着读,后一篇文章基本上可以驳倒前一篇文章的立论。这种戏剧性的效果,大概是作者和编辑部没有想到的事情。

   行业收入差距固然需要理性看待,但不管怎么看,非理性的行业收入差距也不会通过理性看待变得理性。证券行业收入高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金融证券知识,也要求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这些人的知识范围和技术水平并不比医生、教师、科学家高出多少,主要是他们给自己制订了一套天底下最没有理性的薪酬制度,而这个薪酬制度又得到官方认可。比如,基金公司拿着基民的钱买卖股票,赚了钱从中分利合理,把基民的钱赔得一塌糊涂,从姥姥家赔到舅舅家,他们照样提取管理费、拿高薪,这有半点理性吗?当然,我们可以说买基金的基民缺乏理性,愿打愿挨,但这与理性看待行业收入差距无关,与理性看待这么无理的薪酬制度怎么能够堂而皇之地公然实行有关。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