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即使"垄断"暂时难以打破,民众也希望这个垄断的"全民企业"能创造利润补充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工程上,而别光顾"公益"自己,把垄断利润变成"激励过度的高管薪酬"和天价茅台。
本周最热门的经济词语之一当属国资委副主任邵宁12月10日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创设的“公益型国企”。
根据邵宁先生的说法,现在的国有企业将分为“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而所谓“公益型国企”指的是目前垄断性的企业,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等。此说法,立刻引来一片质疑,其将 “三桶油”和正接受“反垄断”调查的电信说是“公益型国企”,就连国资委自己都觉得“失言”了,赶紧出来澄清。
在“三桶油”以国际油价上涨为由屡屡提高油价饱受争议的同时,又连续爆出团购豪宅、天价吊灯以及“激励过度的高管薪酬”等“公益”事件。不知这些单位的领导听说他们是“公益型国企”是何感觉?
为此,我研究了中石油的公开数据。以2007年10月中石油上市为分界线研究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变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国内成品油调整,我们会发现中石油如何“公益”的有趣现象。
中石油上市前三年(2005年至2007年)主营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42%、25%和21%,公司上市后三年(2008年至2010年)主营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8%、-5%(下降)、44%。因2008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收入增长下降尚可理解。但主营收入净利润率变化则耐人寻味,公司上市前三年主营收入净利润率分别为25%、23%和20%;上市后三年主营收入净利润率分别为11%、10%和9.5%,下降幅度高达50%。
得益于国家发改委创造的汽油调价公式。近几年来,尽管国际原油价格起伏不定,国内汽柴油价格却在这个价格公式的指导下一路上涨,鲜有回落。参照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交易数据,2005年至2007年“美原油2”加权平均价格是68.01美元/桶,2008年至2010年是74.37美元/桶,增长了9.35%。而根据北京市93#汽油2004年到2010年历次调价加权平均计算,在公司上市前三年93#汽油的加权平均价是4.85元/升,在上市后三年93#汽油是6.15元/升,增长了27%。
在原油(主要生产成本)的加权平均价格小幅上涨,终端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稍具常识的人都会认为公司利润应该大幅度上涨。实际情况却是,在公司上市后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市前三年增加14797亿元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却减少了531亿元。也就是说“中石油”通过2007年10月A股IPO募集资金600多亿元后,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反而减少了531亿元,对应的则是公司的管理费用增加了468亿元。
如果以单个会计年度来看,中石油201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165%,而净利润只增长了9%,管理费用却增长了75%。管理支出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以每元管理支出创造净利润分析,上市前三年分别是3.52元、3.07元和3.15元;上市后三年则下降为2.14元、1.80元和2.21元,平均下降了37%。
中石油既集全体股民之力,又集全体国民之利,业绩却是大幅度下降。作为直接股东的股民没有得利,作为间接股东的全体国民也没有得利,倒是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团购豪宅、天价茅台和“严重激励过度的高管薪酬”等获得了很直接的利益。
也许邵宁先生提出把垄断型国企改造成“公益型国企”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在现有体制下,这种愿望落实的可能性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只怕又成了这些垄断型企业管理层为公司业绩下滑的一个借口,从而集全民之利“公益”自己。
公司的本质是盈利,既然是公司就应该要赚钱。然而,社会经济活力更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国资委利用政府强制力量,通过集中资源、铲除竞争者,养活了 "三桶油"和电信服务商几个垄断型国企,却伤害了整个行业的生机与活力,只是让寄生在其中的经营者或个别特殊群体获得了直接的利益。
保障社会公平是政府的职责,“公益”可以由政府通过收取税金和分配利润来实现,而不要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去强调“公益”。
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垄断”暂时难以打破,民众也希望这个垄断的“全民企业”能创造利润补充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工程上,而别光顾“公益”自己,把垄断利润变成“激励过度的高管薪酬”和天价茅台。
(作者系北京领优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