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私募努力“活着”期待政策信号

2011年12月25日13:48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活下来”是私募当前惟一诉求

  今年A股有太多悲剧,私募作为二级市场中最活跃的群体,如今业已集体僵硬。激进型私募“屡抄屡套”,保守型私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但斌、林园为代表,高举价值投资理念,扎堆于白酒、医药等相互取暖。身体虽暖,但内心寒冷,互相监督,生怕突然有人选择退出,进而引发类似“重啤”似的踩踏惨剧;另一类是空仓,但不观望或是少观望(因为之前空仓观望的人,最终往往HOLD不住,早已血染杀场),为了不让自己有抄底的冲动,成天避而不谈股票,隐居山林,自娱自乐。

  根据统计,截至12月22日,共有275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下,440只在0.86元以下。而近两年来新成立的私募基本上都与渠道约定,净值亏损超过20%就清盘。显然,在亏损超过20%就清盘的威慑下,私募全体歇菜,保护净值是私募当前惟一的现实考虑。

  跌破2300点之后,A股进入最惨烈的个股崩溃阶段,私募之前主打的小盘成长股成为重灾区,而“活下来”的诉求更进一步限制了资金的流动,热点全无,加剧个股下跌。“没人敢于出手买股,除非有一个强大机构摆摆手号召。虽然政府在稳定市场方面做暗示,但信任危机导致的信心危机像瘟疫一样正在蔓延。”某知名投资公司董事长告诉《红周刊》记者。

  私募静待实质性利好

  本周,有关“养老金入市”的消息一度重燃多方信心,但又被平安、民生无情的巨额再融资压垮,A股再度破位。虽然国内政策在不断地对市场与投资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治疗的成效短期内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郭主席的建议对股市来说是利好,他表示4万亿如果可以入市的话将是政府救市的重要举措,不要说4万亿了,有5000亿或者1万亿,股市的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睿信投资李振宁认为,股市现在处在熊市的后期,现在所有的利好不被当回事,而所有的利空都被无限放大。

  “无视利好,放大利空”是熊市的典型特征,但反过来看的话,一般大级别的底部往往产生于重大的利多消息,4万亿,足以可以让A股转势,之所以市场未与理会,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利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过,郭主席口头上的建议却触动了嗅觉敏锐的私募。那些之前空仓观望的私募基金也开始时刻待发了。

  华富励勤投资研发部经理郝瑞臣表示:“现在这个市场,内外的环境都不怎么好。整个市场看不到什么赚钱效应,非常低迷。很多股票看起来的确挺便宜了,但总是觉得似乎还会再跌下去,还能再便宜一些。最近有些客户过来交流,对市场也不是很看好,也不是很愿意投资股市。我们自己呢,一方面是收缩,另一方面是紧盯政策,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变数。尽管说市场有各种不利因素存在,但如果政策层面有什么方向性的转变,政府的力量还是足以解决很多问题的。那个时候,客户们就不会继续‘冬眠’了。”

  赢隆投资目前仓位比较低,研究总监郭筹伟表示:“单从市场层面看,我们认为筑底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出现重大利好,这样下跌就很快结束了”。

  系统性机会来之前,少量参与

  不难看出,私募整体偏空的态度虽没有转变,但对利好出台的期待越来越强烈了,相信一旦出现实质性利好,私募一定会响应政府的号召的。

  关于后市,上证指数于本周四创下新低后,并没有进一步的杀跌,相反出现了逢低买盘。名禹资产投资总监王益聪依然保持谨慎,目前A股市场还面临着下行的压力,短期走势头还要再进一步明朗后再说,暂难得出见底的结论。“目前A股市场流通市值达17万亿,已远远超过2007年和2009年的水平,但股市的资金供给状况则远不如2007和2009年,除新股发外,‘大小非’减持也造成了筹码供应的压力。对年内的收官行情而言,震荡的走势的概率较高。从短期交易性机会看,主要集中于受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行业和板块,如文化传媒、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农业等”。

  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则看好地产、汽车和医药的投资机会,他认为地产股经过大幅调整后,目前估值上具有优势,同时,随着经济的下滑,房地产调控未来有松动的预期,或会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而汽车是国民经济的先驱,如果要刺激经济的发展,汽车是不错的拉动点。而医药具有长期的投资机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医药的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