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理性看待债市风险与违约

2012年02月03日00:04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过去的2011年,债券市场中信用事件时有发生,2012年初,两起信用事件继续刺激着市场神经,一时间,面对信用风险与违约,人们避之不及。

  人们有这样的反应无可厚非,毕竟我国债券市场在2011年底前,还未真正出现过一起违约事件,面对可能来到的“第一次”感到害怕,或许是人的天性。但是,害怕是一种感性的表达,在理性的思考过后,我们应正视信用风险和违约,勿需害怕。

  风险不是绝对的恶,相反,它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要素。从资金需求方的角度看,有资质非常好的企业,也有资质一般但发展前景不错的企业;从资金供给方的角度看,有风险规避型的机构,也有风险偏好型的机构。金融市场提供了双方沟通联系的桥梁,在实现资金融通功能的同时,将风险分散给不同类型的主体。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少资金,而且在于风险是否正确配置。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风险存在,金融市场风险配置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就会急剧萎缩。试想,如果惧怕风险,那么众多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创新型企业及中小企业就得不到金融市场的支持,它们多数将面临资金干涸而停止运转。如果这样,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该从何谈起?

  在债券市场上,信用风险是主要的一类风险来源,它可以通过债券的信用评级来表现。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上,高信用级别债券只应是冰山一角,信用级别相对较低的债券才是市场主体。例如,在欧洲的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上,AAA级与AA级别的债券规模占比不到20%,A级与BBB级别的债券规模占比约60%,剩下为BB级以及投机级别的债券,整个市场的信用级别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美国的情况也类似,这充分说明风险是债券市场不可缺少的要素。再看看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AA级别以上的高信用等级债券占了市场的大多数,这与发达债券市场的特征完全相异,它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较低的现实。市场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过低,导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陷入瓶颈,低信用等级债券市场萎靡,意味着那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很难在债券市场上融资,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实现。所以,风险不是债券市场要规避的恶,恰恰相反,它是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包容和承载之物。

  既然我们承认风险存在的必要性和有益之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听到诸如违约等信用事件就惊慌失措,更不应该动辄提高监管门槛,甚至对市场化的方向产生怀疑,这是因为,信用事件的发生是允许风险存在的必然后果。其实,如果一个市场数年来没有发生过违约等信用事件,我们才应该反思是不是市场本身出了问题。以美国公司债券市场为例,金融危机期间,其违约率曾高达约15%,而正常年份违约率也有近3%,反观我国债券市场基本无违约的情况,则令人深思。

  但是,这也不是说面对风险和违约事件,我们就袖手旁观,无为而治。在信用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债券市场制度的完善。违约等信用事件的产生,只是市场运行中正常的波动,然而,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为市场运行保驾护航,这种波动就会被放大,有可能对市场本身造成较大破坏。例如,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这涉及到发债企业是否全面、诚实地发布信息,投资者是否在事前充分了解并掌握了理应被告知的情况;投资者保护制度是否建立,这涉及到发生信用事件后,投资者是否能得到合法公正的补偿,其经济利益是否有制度性的保障,等等。在市场从未发生过违约事件的背景下,这些制度是否完善似乎无关痛痒,但一旦违约等信用事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如果没有这些制度,那么市场就会陷入混乱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总之,我们不应该走那种由于害怕而停止发展甚至开倒车的老路,而应该找准问题的症结,更好地设计并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用制度保障债券市场朝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