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高端的羞处常常通过低端暴露。通过媒体针对三亚旅游市场春节宰客现象的深度报道,公众中已经形成一种看法—现阶段的海南岛,充其量只是“宰客岛”罢了—岛倾力意欲打造的所谓“国际旅游岛”,目前还寄生在蓝图上和传说中,要演进为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而言,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已经两年多了,但是以2011年统计数据看,国际游客数仅占游客总数2.6%。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情势看,无论是旅游还是国际化,都尚不知将伊于胡底。
基于报道所列的诸多事实,同时可知,三亚市场上的海鲜排档、出租车、酒店乃至水果摊等等,纷纷攘攘的宰客故事,无非是浅薄的表象,甚至只是无足轻重、细枝末节的花絮和点缀。因为,众多明灭不定、林林总总的迹象显示,三亚旅游市场现状更为关键的看点,并非这一大票叫苦喊痛的“低端消费者”。这个岛屿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风情:椰风蕉雨、碧海蓝天,以及冬季国内首屈一指的温暖气候。其主要贩卖的对象,并非沸沸扬扬的宰客门事件中,高叫挨宰受屈的普罗大众,而是或贵或富的特殊群体。
“宰客岛”固然已经是海南岛难以磨灭的公众印象,但看点中的重点,重点中的敏感地带,确实一些宰都宰不痛的人群。
《中国经营报》针对此事的长篇报道报道提及了一些生动的细节,其一是,许多本来有资格走机场要人通道的贵宾,春节期间也只好降尊纡贵,把自己混同于经济舱乘客离场。其次,某富人在此设点招待生意上的各路朋友和关系户,一次就花了300万元。
由此可见,春节期间,高端的社交场合、顶级的社交季节才是三亚春节旺季的主旋律,引得舆论大哗的宰客事件,只不过是杯盏交错的交响曲中,荒腔走板的杂音噪音。
据媒体披露,在这一高端社交过程中,吃一餐饭花费三五万是寻常事。如果说这样的纸醉金迷可能导致什么烦恼,大概可列出的无非是增添了肠胃的负担罢了。所以,没资格和机会加入这个招待经济大循环的挨宰游客,忿闷地在微博上暴晒五六百元一斤的鱼,八九千元的餐费账单,平心而论,只能算是海南岛加冕“宰客岛”名头的导火索,以及三亚市显露“高端人士”天堂尊容的发酵剂。属于飞短流长热议话题的由头,固然必不可少,但的确非常低端。
关于海南岛旅游市场的高端低端之说,既不是空穴来风,也并非风凉话,这有官方说法为证。1月28日,海南省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陈耀对媒体说,“三亚正是从接待国内高端游客开始,一步步向接待海外游客发展”。如果不否认这一说法是基于海南打造国际旅游的宏伟蓝图和核心精神的话,那么,不难揣测:挨宰的群体均疑似低端,并非三亚旅游规划中的主打。这就难怪公众和舆论将春节长假期间的三亚称为高端人士的天堂,将海南岛凭天赐而非人为的资源作为发展旅游的动力,称为高端经济学了。
海南省旅游局的官方回应,对舆论重点质疑的三亚旅游也管理水平低下和行政责任只字不提,其中心意思是,除了政府之外,各方面都有责任。中新社报道称:“陈耀认为,三亚旅游环境存在问题,也正在改进中。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有的是旅游业界问题,有的是全社会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公民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在其他旅游目的地不同程度存在,而三亚存在的问题有被媒体放大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印证低端平民游客并非三亚旅游市场的目标群体的看法。显然,这样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印证,低端游客并非三亚旅游市场的目标群体。
结合海南省和三亚市官方的态度,单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低端游客可以从宰客事件中汲取的教训是,加深对三亚旅游市场的认知,明白了三亚旅游市场并非为了迎接你的消费而准备,清楚在这里公平买卖是偶然,挨宰出血是必然,再决定是否引颈就刃,才是理性明智的消费态度,才是避免宰客事件重演,避免“零投诉”丑闻、“零容忍”虚招的不二法门。
值得进一步向百姓游客提醒的是,海南岛旅游业的“国际”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叫卖的幌子。
事实上,早有专家质疑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认为急功近利,不切实际、有旅游“大跃进”之嫌,计划在“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前景不容乐观。
依据是:其一,国际旅游岛惯例按境外游客数排名,夏威夷、巴厘岛等功成名就的国际旅游岛,境外游客均近90%,而海南岛不足5%。其二,从国际经验来看,与海南岛同等起步条件的旅游岛,从未有过短短10年就实现国际化的先例。墨西哥的坎昆,就花了30年。也就是说,“宰客岛”的帽子对于海南,权贵天堂的烙印对于三亚,究竟是一针清醒剂还是一帖泻药,还需要拭目以待。
确凿无疑的是,必须反躬自省、洗心革面,才有创造奇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