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眼科手术安全受质疑 黑天鹅再袭爱尔眼科?

2012年02月16日08:22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近日,台湾地区眼科界权威医生蔡瑞芳罢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这项成名不足二十年、但覆盖速度极快的技术“泼了一盆冷水”。 “全球每年有1000万人施用准分子手术,出现几百例并发症属于正常,而且这也与手术质量有关。”2月15日下午,针对台

湾眼科手术专家蔡瑞芳“封刀”的言论,爱尔眼科(300015)董事长陈邦向记者回应。

  眼科手术安全受质疑 百亿市场松动爱尔眼科恐难独善其身

  “激光机老化导致能量不稳定,会造成欠校正或过度校正的问题,这才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现象。”一位与会人士说

  近日,台湾地区眼科界权威医生蔡瑞芳罢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下称“准分子手术”),对这项成名不足二十年、但覆盖速度极快的技术“泼了一盆冷水”。

  受此消息影响,主营眼科医院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300015.SZ)近两日股价大幅下挫。昨日,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网上面对诸多质疑回应称:“股价的涨跌是市场行为。目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陈邦表示,目前爱尔眼科已进行约55万只眼的准分子手术,临床试验显示,LASIK术后累积不良事件率非常低,约0.6%。

  准分子手术是爱尔眼科的业务核心之一,数据显示,爱尔眼科2010年准分子手术业务收入为2.8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3.90%。不仅如此,准分子手术毛利率也是其所有医疗服务中最高的,达到71.31%。

  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准分子手术市场处于迅速增长阶段。从2006年到2009年1~6月份,准分子手术单价从4200元/例增长到5400元/例,其毛利率则从60%左右增长到70%。中投证券研报称,中国年准分子手术量为55万例,在青少年中,中国人口近视率达到80%,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渗透率还较低,因此市场空间巨大。目前,爱尔眼科占到的市场份额仅为5%左右。

  有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根据爱尔眼科在国内市场的收入情况统计,目前准分子业务市场在国内约有百亿元的空间。而普瑞眼科集团总经理叶朝红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准分子手术传入亚洲后,估算目前中国接受过该手术的人数不下百万。

  “保守估计,现在全国每年接受准分子手术的人,至少也在一二十万。”叶朝红说。数据显示,2003年一年间,全美就有110万人接受上述手术。

  爱尔眼科公告显示,其在2006至2009年1~6月之间每年接受的准分子手术治疗人数,分别达到约1.5万例、2.4万例、2.8万例和1.5万例,“预计该市场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一位研究人士称。

  不过,这项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逐步成熟的准分子手术,一直备受安全性的拷问。去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前任官员Morris Waxler就向FDA提交一份抗议书,呼吁FDA召回所有的Lasik设备以杜绝该手术对眼睛的永久损伤。不过FDA回信称此事尚需更多的调查,暂时没有达成结论。

  本报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采访时了解到,每逢寒暑假和征兵前,都有大批初高中学生前来进行近视眼矫形手术,患者中也包含一部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上班族。准分子门诊区随处可见的广告牌上都在介绍先进的LASIK技术。

  一位戴着一副偏光太阳镜的中年男子向记者表示,一个月前,他刚在这里做完准分子激光手术,“今天过来复诊,我要问一下医生,为什么我的(屈光)散光比手术前还严重了!尤其在晚间,看什么都是重影,完全不能开车了!”

  叶朝红称,国内正规医院开展LASIK手术时,一般都会在知情书中告知消费者术后风险,并不存在故意隐瞒。他认为,随着年纪增大,视力下降是自然趋势, LASIK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不该就此“因噎废食”。

  事实上,在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另一方面。在近年的全国医学会眼科分会年会上,与会专家多次提及三、四线城市医疗机构使用的准分子手术设备多是来自大城市的二手设备,“激光机老化导致能量不稳定,会造成欠校正或过度校正的问题,这才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现象。”一位与会人士说。

  眼科专家回应近视手术争议 黑天鹅再袭爱尔眼科?

  “全球每年有1000万人施用准分子手术,出现几百例并发症属于正常,而且这也与手术质量有关。”2月15日下午,针对台湾眼科手术专家蔡瑞芳“封刀”的言论,爱尔眼科(300015)(300015.SZ)董事长陈邦向记者回应。

  近日,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镭射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由于近视矫正手术易产生后遗症,“今后将不再做此类手术”。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媒体纷纷质疑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受此影响,爱尔眼科15日开盘后一度大跌近5%,最低跌至21.9元,不过尾市时拉升,最终股价跌2.49%,收报22.74元。

  LASIK手术(准分子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镭射刀将近视患者的角膜进行切削,使角膜变薄,焦距变短,从外进来的光线就可精准对焦在视网膜,以此来矫正近视。

  “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万个成功的近视手术案例,仅在爱尔眼科,最近十多年来就做过近55万例准分子手术。”爱尔眼科董秘韩忠说。

  不过有关手术安全性的争议声一直不绝于耳。在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署工作了26年的华西理博士,曾发文反对准分子手术,他认为这一手术会留下后遗症。

  而蔡瑞芳则表示,在接受雷射近视矫正手术后的十几二十几年后,会有并发症陆续出现,他称最近接到十几例受不了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不过,对于准分子激光手术,业界亦不乏力挺者。

  “据我所知,全世界还都在做这类手术,个别医生有不同意见也属正常。”2月15日下午,远在世界眼科大会WOC现场的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著名眼科专家王勤美向记者表示。

  “这类技术已持续进步20多年了,早期接受手术者出现并发症是有原因的。”王勤美分析,准分子手术早期设备技术比现在差,而且很多医生也没有经验,“认为很容易做,于是一拥而上,造成早期手术并发症比现在高很多。”

  而台湾卫生部门表示,除非医生的见解发表在国际期刊,且经医学会的科学讨论认为手术确实不再适合,否则台湾不会禁止LASIK手术。

  “手术并非人人能做,术前检查是关键。”王勤美表示。以LASIK手术为代表的眼科近视手术,只要进行严格患者筛选、术前检查和术后保养跟踪,可以避免并发症。

  “正常患者只要选择那些设备技术好的医院,以及经验丰富医德好的医生,量身定做手术方案,并发症可以避免。”王勤美表示。

  陈邦表示,目前公司准分子手术中,已有技术更先进的飞秒激光,“比起LASIK手术,飞秒激光更安全,而且占公司准分子手术收入的42%以上,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财报显示,2011年1-6月,爱尔眼科实现医疗服务(眼科手术)收入4.3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0.75%,同比增长59.22%。

  台湾专家罢刀激光治疗近视 爱尔眼科公告称缺乏可靠证据

  作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眼科医疗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300015,SZ)方面也许很难想到,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的一句话会引发如此迅速的股价波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台湾地区最早引进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技术,俗称“镭射近视矫正手术”)的眼科专家蔡瑞芳公开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该类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研判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出于后遗症风险的审慎考虑,蔡瑞芳宣布不再做该手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爱尔眼科昨日(2月15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是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个别手术失败患者出现并发症则可能是病人本身存在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等问题。爱尔眼科还称,台湾某医师认为准分子手术不安全的说法缺乏可靠证据。

  股价昨日两市跌幅最大

  尽管如此,爱尔眼科仍是昨日两市跌幅最大的股票,股价下挫2.49%,收报于22.74元。

  公开信息显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通过切开角膜瓣,用薄刀片或激光设备削薄角膜基质的方式改变眼球的屈光结构,以此达到调整光线聚焦的目的,常用于矫正近视等。

  点燃事件“导火索”的蔡瑞芳教授表示,在接受镭射近视矫正手术后的十几、二十几年后,会有一些并发症陆续出现。最近就接到十几例不堪并发症困扰而前来就诊的案例,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眼科医院,并联系上相关手术的过往病人。有两名接受过此手术的上海患者就向记者表示,已经存在夜间视力急剧减退的情况。一位国内眼科医疗集团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每年接受准分子手术的,保守估计至少也在一二十万。截至目前,累计接受过该手术的可能超过百万人。

  爱尔眼科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准分子手术2010年贡献收入2.81亿元,占其总收入的43.90%。而其高达71.31%的毛利率也是所有医疗服务中最高的。此外,公司累计已有55万例该类近视的手术量。

  爱尔眼科方面急忙澄清

  后遗症的恐慌完全消弭之前,对于爱尔眼科的波及或仍有持续之势。

  针对媒体的报道,爱尔眼科认为,“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本身是安全的,其手术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手术医师对手术的掌握程度、患者适应性的选择和设备性能的好坏等。”

  爱尔眼科还澄清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即使是像美国这种对于治疗手术十分严谨的国家,其每年也有近百万人接受该项手术,而且开放飞行员也接受这项手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不禁止该项手术。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认为,蔡瑞芬的决定仅代表其个人观点,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撑。医疗行业是一个与风险伴行的行业,我们的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出现风险。但多年以来这类患者比例很小。”

  陈邦还表示,准分子手术在爱尔眼科的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份。台湾地区卫生部门对此解释称,除非世界专家学者都认同准分子手术对人体有害,否则不会单凭一个医师意见就禁止手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爱尔眼科,公司董秘韩忠介绍称,“镭射近视手术已引进台湾地区十九年,受术病人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出现手术副作用或并发症的比例是极低的。”

  韩忠还表示,“爱尔眼科会严格控制和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我们的患者从没出现过度矫正和矫正不足的状况,也没有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异常的现象。”

  眼科权威“金盆洗手” 爱尔眼科股价受挫“激光门”

  2月15日,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宣布,由于镭射(LASIK)近视矫正手术后遗症陆续出现,决定停止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受此影响,2月16日,国内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股价在大盘创新高的情况下逆市下跌,居两市跌幅第一。为此,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微博上与网友进行互动澄清此事,称台湾医师认为准分子手术不安全的说法仅代表其个人见解,而且缺乏可靠的证据。

  蔡瑞芳认为,在接受镭射近视矫正手术后的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会有一些并发症陆续出现。他本人最近就接到十几例受不了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大受影响。

  但在陈邦看来,手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即使是像美国这种对于治疗手术十分严谨的国家,每年也有近百万人接受该项手术,而且开放飞行员也接受这项手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不禁止该项手术。

  他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方网站提供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支撑自身观点。该数据显示,LASIK术后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高达92%以上,0.5以上者高达99%以上,而术后累计不良事件率非常低,仅约0.6%。

  “公司近两年的医疗纠纷事故率控制在2%。以内,但医疗风险仍不可避免。”陈邦表示。

  上海久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思明堂青少年视力修复机构负责人杨凯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熊市之下,市场对于坏消息的反应通常会比较过度,不过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比较短暂。

  “客观说,手术必然有风险,但毕竟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手术存在风险。为了避免行业遭殃,医疗机构应该负起科学与道德的责任严格术前检查和术后跟踪。”杨凯瑜表示。

  传闻影响走势 爱尔眼科成两市跌幅第一股

  激光手术恐留后遗症

  与昨日大盘的上攻截然相反,爱尔眼科(300015)昨日低开低走,早间股价最大跌幅达4.63%,虽尾盘股价有所回升,但收盘仍下跌2.49%,单日成交2.1亿元,放出近期巨量,成为两市跌幅第一股。

  爱尔眼科昨日的下跌,完全由一则利空消息引起。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雷射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最近宣布今后不再做此手术。蔡瑞芳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雷射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研判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

  市场普遍分析认为,如果真如此,国内上市公司爱尔眼科恐怕会受到波及。资料显示,爱尔眼科是中国眼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官方网站资料显示,爱尔眼科累计有55万例近视手术量,是中国治疗近视患者最多的眼科医院,拥有多种治疗近视和散光的准分子手术仪器。爱尔眼科2010年年报显示,准分子手术2010年贡献收入2.81亿元,占总收入的43.90%。并且,其毛利率也是所有医疗服务中最高的,达到71.31%。2011 年度公司准分子激光手术收入约占营业总收入的 1/3。

  对于突发的利空消息,爱尔眼科方面则是尽力抚慰市场的担忧情绪。昨日晚间,爱尔眼科发布澄清公告,称蔡瑞芳认为准分子手术不安全的说法仅代表个人见解,缺乏可靠的证据。并称,极个别的手术失败,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是病人本身有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等问题。患者手术后遗症可能是社会上个别医院和医生未严格筛选病人所致。

  银河证券高级投资顾问任承德分析认为,尽管有利空打击,但昨日爱尔眼科的整体走势情况还算比较正常,说明整个利空的局限在个股本身,市场活跃度并没有受到影响。从历史角度来说,爱尔眼科一直是绩优股,连续三四个季度来看,其成长性非常好。像这样的公司,其内部必有大量的长线资金在运作,如果从学术角度不能对手术的后遗症完全确定,它的下跌对个股本身的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