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产业经济

危中寻机 轴研科技用实力说话

2012年02月17日07:28
来源:《证券时报》
  轴研科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跃进的年代,1958年前夕,中苏关系微妙,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局轴承转移设计室的一批机械专业、传动专业、材料专业的顶尖级围绕轴承领域的科学家,被安排从哈尔滨转移至北京和洛阳,这便是于1958年成立的洛阳轴承研究所的前身,之后新中国第一 个导弹专用轴承、火箭用轴承、卫星用轴承、各种军工轴承,直到最近的神舟5号、6号、7号上的轴承和嫦娥一号上的专用轴承,都出自洛阳轴承研究所。

  2005年,轴承研究所下属的轴研科技上市,尽管头戴轴承贵族的光环,却表现平平,上市的前三年,业绩始终低于国内行业平均,三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仅有10%,远低于资本市场的预期。而就在轴研科技被公众淡忘的时候,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全行业走入困局的时候,轴研科技居然在行业困境中崭露头角,2011年的盈利预测从0~30%调整到20%~50%后,公司再次得到市场的关注。轴研科技发生了什么?它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

  最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轴研科技的掌舵人吴宗彦。

  初见吴宗彦,是一位非常儒雅、非常亲和的学者,谈及轴研科技,他的目光中充满了睿智而自信的光彩,像一位艺术家谈及自己的艺术品一样,难以抑制心中那份喜悦、兴奋和期待。

  转变经营思路

  以市场定研发

  2008年前的轴研科技仍旧延续研究所靠研发经费吃饭的老路子,重国家研发项目而轻产业化发展,研究与市场脱节,这也是轴研科技发展较慢的一个原因。吴宗彦总是对研发人员强调,我们的研发是为产业化服务的,只要市场上有需求,即便国家不给研发经费,我们自己出钱,也要研发。

  作为中国当年唯一一个国家级的行业研究机构,轴研科技掌控着中国最核心的轴承技术,50年来,即使仅靠研发费用及特定技术加工,依旧可以维持小富即安“富农”生活。从这点看轴研科技在行业内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从卫星上所用的各类特种轴承到运载火箭上所用的超低温轴承、从飞机发电机轴承到大型船泊动力轴承、从航空航天到航海兵器、从机械工业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整合,轴研科技始终肩负着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任。

  伴随国家科技产业化的推进,吴宗彦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传统的科研企业研发模式难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必须转换思想,根据市场确定研发方向。仅仅三年时间,轴研科技面向市场的高科技产品产业化发展已初见成效。

  扫清体制障碍

  为发展铺道路

  吴宗彦于2007年11月接任轴研科技董事长以后,始终致力于研究所优势和上市公司优势的最大化整合,终于在2009年完成了轴研科技的整体上市,为日后的产业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为了这次整体上市,吴宗彦对轴研科技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革,他痛下决心,力排众议将轴承研究所与主业无关的幼儿园、医务室等部门进行全面剥离,将能够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研究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团队、检测体系装入轴研科技。这是一场革命,吴宗彦以时代发展眼光对一个最具计划经济特色的行业研究所和一个最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上市公司进行着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中国特色改革。

  他既要考虑到轴承研究所的每个人的生活保障,又要考虑到轴研科技的发展改革未来;既要考虑到作为中国轴承最高技术平台的优势保持,又要考虑到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营利能力的保障。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场奇迹,学者型的吴宗彦在奥运会的前几天成功完成此次改革。

  研究所资产的整体注入于2009年9月9日完成过户手续,注入资产包括:1)轴研所军工技术中心、国家级轴承行业质量检测中心、轴承行业中心,构造了从“承揽-开发-交付验收”的完整业务链。2)研究所拟投建的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涵盖了船舶、风电、冶金、矿山、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主机配套轴承。此次整体上市开启了轴研科技的产业化之旅。

  这次成功的改革首先得到了轴承行业专家们的认同,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在2008年以前,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轴承研究所一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一些轴承技术的专家、人才纷纷离开研究所,走入其他轴承企业,成为这些企业的专家骨干。2008年后,人才回流,轴研科技成为大量的轴承专业人才的汇集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轴承专业人才的回流有力彰显出轴研科技的发展前景和核心竞争力。在吴宗彦的人格魅力感召下,轴研科技始终保持着中国轴承行业第一技术平台、第一人才平台、第一研发平台的无可比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行业标杆优势。

  完善产业链条

  靠协同创规模

  为了进一步发挥轴研科技的技术优势,践行公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吴宗彦率先购入200亩土地,扩建厂房,增添设备,在重大精密型轴承的生产领域大展身手。这在当时的轴研科技,绝对是惊世骇俗之举,不仅将公司的产品从500毫米以内的轴承,一举扩展到中国最大的轴承领域,也为轴研科技的产业链延伸做出了新的突破。

  同时,吴宗彦不断对原有的产品线上进行延伸,不仅增加了特种轴承、机床轴承的产品线,还在轴承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润滑油品及塑料等)、轴承工艺装备(轴承生产设备、轴承检测仪器、轴承试验装置等)、轴承产品(重大精密型轴承、数控机床电主轴、特种轴承等高端轴承)等轴承产业化发展链条上的高端产品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新的扩展。

  为了在中国最高端的民用轴承领域一展身手,吴宗彦在产业的战略布局上增加了以高铁为主的轨道交通轴承和以汽车离合器组件为主的一系列汽车轴承。尤其可贵的是,在轴研科技各领域捷报频传之际,轴研科技最传统的特种轴承,也实现了销售额的扩大,近三年特种轴承销售收入增加了近2倍。

  历时三年,轴研科技不仅在营业收入上有了大跨步发展,在产业的战略布局上也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从多品类多领域的轴承产品、轴承仪器、轴承设备、轴承材料,如今的轴研科技产品已涵盖了从军工轴承、机床轴承、重大型轴承到汽车轴承、高铁轴承等多系列产品,各产品共享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形成以高端轴承为核心的互补联动板块。各板块的完美联动开辟出轴研科技独有的规模化产业化路线。

  在同行们看来吴宗彦是成功的,轴研科技是成功的。他总是处于行业最前端,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在轴承行业的产业链中吴宗彦牢牢地抓住了产业链的制高点。他向轴承行业提供标准,提供技术,提供轴承生产设备,提供轴承检测服务。他走的是技术引导需求的战略:别人能做的,轴研科技通过技术平台支持他们做;别人不能做的,轴研科技自己做;国外企业能做的,轴研科技做得更加质优价廉;国家需要的新型高、精、尖、特、专轴承轴研科技做核心研发。

  敢为天下先,能人所不能,造就了今天的轴研科技。吴宗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轴研科技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单从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给轴研科技的估值水平远高出行业水平,这是对轴研科技的认可,也是轴研科技未来的认可,更是对轴研科技新一代掌舵人吴宗彦的认可。

  (李真、阳艳) (CIS)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