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IPO决策过程民主化新纪元

2012年02月27日02:39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林东

  归真堂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决策进程正呈现于阳光普照之下和万众瞩目之中。当代表企业利益与行业利益的拟上市公司及行业协会,和代表动物保护者的NGO公开PK,当广大网民在微博上为人道与熊道、法律与伦理、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开展激辩,当代表 社会精英阶层的70多位名人联名上书试图阻止归真堂实现IPO,当大量媒体为探求“活熊取胆”真相走入平时不被允许进入的养熊场时,中国股市IPO决策过程的市场化和民主化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迈出了一步。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真正有效的市场化,而市场化的有效性需要民主化的决策过程来进行保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任何一家企业的IPO,都可能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经济力量和利益集团,其中可能不只涉及经济利益,还有包括社会利益在内的其他因素,市场化实现的过程,就是各种经济力量和利益集团间博弈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上市前除了接受发审委等专业机构在上市资质、财务指标、合法合规等情况的审核外,还应当有代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行业组织、社会组织、媒体、公众的监督,让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利用对称的信息、平等的地位、公平的机会、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博弈,从而使IPO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和公正。从这一角度来看,归真堂上市争议给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一个实践民主化决策的机会。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推动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尤其是近期将IPO申请情况和相关文件的披露时间大幅提前,给广大投资者以更加充分的时间了解拟上市公司,为社会公众有效监督IPO决策过程提供了先决条件。可以预见,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类似归真堂这样的拟上市公司将更多地被置于阳光下,接受社会多元意见的拷问,同时,也必将有更多的经得起专业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严格审视的上市公司出现在A股市场上。当然,IPO的市场化和民主化,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针对新的情况不断集思广益,完善相关法规,填补法律的漏洞和空白,让公众的争论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在法制化和程序正义的轨道上运行。

  或许,当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真正实现了民主化的决策和市场化的发行,郭树清主席振聋发聩的那一问“IPO不审行不行?”自然就有了答案。

  作者:林 东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