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基金专户创新加码 寻求多元化策略(图)

2012年02月27日01:52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漫画 高晓建
  市场中不存在一种固定策略,可以适用于所有时期……

  经历了憧憬、起步和短暂繁荣后,基金专户也进入了调整期。然而,千亿蛋糕的诱惑“难以抗拒”,在股市跌宕起伏、债市暗流涌动的市场环境中,基金专户开始寻求突围的方向:不断拓宽投资范围、运用 更多的投资工具,寻求多元化的策略。

  政策“松绑”,为专户的“破冰之旅”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与券商资管、阳光私募进行高净值客户争夺中,基金专户又多了一些底气。

  ⊙本报记者 吴晓婧

  首次进军商品期货

  去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打开了基金公司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大门,相较于之前在投资品种上的诸多限制,这也是第一次允许基金公司参与证券市场以外的投资品种。

  据了解,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对该项业务的开展,均有较大的积极性。在随后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办的基金专户投资商品期货的会议中,华夏、嘉实、银华、工银瑞信、国泰、国投瑞银等6家基金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对该项业务相当关注。

  “政策明确将商品期货纳入专户产品投资范畴,适应了基金行业和期货行业的发展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的持续稳步发展,也为该项政策的放开,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时隔不到5个月,就有基金公司推出了商品期货套利策略产品。此外,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透露,商品期货的相关专户产品设计已经成型。而包括易方达、鹏华等部分大型公司也对该类产品兴趣十足。上海一家内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该公司与一家期货私募基金初步接触,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据了解,国投瑞银基金旗下一款托管于交通银行的期货套利专户产品于1月末获批,这也是境内首个获准发行的含有商品期货套利策略基金专户,将基金专户的投资标的由股指期货再度拓宽至农产品、金属、橡胶等26种商品期货合约,为基金专户投资人转战对冲时代又添投资新工具。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产品还在进行开户及编码申请,一旦上述程序完成后就可以进入正式发行。

  “目前境内证券市场投资以股票、债券品种为主,引入商品期货能进一步丰富投资对象,改善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结构。”国投瑞银产品与业务拓展部副总监何湘表示,商品期货市场较其他资本市场相关性较低,出现套利机会的频率和空间也相对较大。

  此外,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产品设计部人士认为,期货市场应尽快研究推出期权交易方式和上市商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以便进一步满足基金专户产品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需求。

  涉水多重套利策略

  若投资人既不希望承担风险,又渴望获得稳健收益,那么“对冲时代”确实隐含着这样的投资机会。据了解,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推出多重套利策略的专户,而个别拿到专户牌照的小型基金公司亦想推出该类产品。

  深圳一家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认为,“套利交易可以帮助投资人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取与市场方向无关的稳健收益。”

  此前国投瑞银已有一款主打套利策略的一对多专户成功发行。该专户灵活运用多种套利策略,包括对冲交易套利策略、高折价套利策略、阿尔法套利策略、一级市场股票交易策略等,但还是以股指期货套利为主。

  易方达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表示,“我们也尝试将多重对冲策略应用到专户产品上。从2011年以来的业绩来看,已充分印证了对冲机制的有效性。不过,国内对冲基金的运作时间较短,对冲工具也相对有限,相信这类产品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此前设计的专户套利产品多以股指期货为主,据知情人士透露,“股指期货套利主要包括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成熟,期货合约的基差不断缩小,期限套利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套利空间也越来越小。上述专户产品运作以来收益率并不高。”

  不过,随着分级基金的大幅扩容,其套利机会成为基金专户的关注焦点。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量化总监对记者表示,该公司意欲推出一款主打分级基金套利的专户产品。

  伴随着市场的回暖,分级基金整体溢价总会提供了套利良机。以国联安双禧分级基金为例,自其于2010年6月18日上市至2012年1月31日的392个交易日当中,共出现13次连续不低于两日整体溢价的情况,总计80个交易日,相当于约每6个星期就能出现一次短期的潜伏套利机会。

  例如2010年9、10月间,在大盘回暖,后市向好的预期下,双禧分级基金与2010年10月12日至2010年11月1日出现了长达15天的整体溢价。如果投资者在2010年9月30日采取潜伏策略,申购双禧母基金份额,并于2010年10月18日完成拆分卖出,则在这一波整体溢价行情中将获取34.6%的溢价套利收益。

  此轮市场回暖中,多只分级基金亦出现了持续溢价。如信诚500在1月份的15个交易日中,1月10日至1月13日连续4天溢价,1月16日到1月20日连续5天溢价,其中有两天溢价超过4%,最高接近5%。

  此外,由于盘子过小,之前以银华鑫瑞为龙头的多只次新杠杆基金曾遭到资金爆炒,出现连续大涨,2月14日银华鑫瑞其和银华金瑞的整体溢价率甚至飙升至25%左右的水平。

  据记者了解,去年已有个别私募开始针对分级基金进行套利,收益超过10%。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去年的模拟投资结果来看,主打分级基金套利的收益也超过了10%。

  弱市“掘金”定增产品

  当一个市场很热时,也意味着收益达到了巅峰。

  来自诺亚研究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这三年定向增发的平均收益率 (以定向增发价格为基准,持有至解禁时的绝对收益率为计算标准)分别为38.73%,93.7%和72.91%,同期上证指数涨跌幅为-65.39%、79.98%和-14.31%。

  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不菲”的超额收益率,令投资者心生向往,定增产品亦受到追捧。2011年,多家基金公司专户瞄上了定增产品,然而,在这个“股债双杀”的年份,定增产品收益率却不尽如人意。

  受疲弱市况影响,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频频下调定向增发价格。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上市公司定增价格的下调,参与定增获利将趋于稳定。事实上,在刚刚过去1个月,定增类产品业绩大放异彩,弱市发行定增产品成为基金专户的“掘金”之道。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去年11月份以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已经有多达47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定向增发价格,其中个别公司甚至多次下调定增价格。具体来看,去年11月有9家上市公司下调其定增价,12月为4家,今年1月则大幅增加至11家,2月以来更是攀升至16家。

  上市公司在下调定增价之后,较首次发布预案的价格普遍降低了20%到30%左右,部分公司在多次下调定增价后,价格较最初甚至接近腰斩。如中粮屯河近期发布的修订后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在募集资金总额、募投计划不变的前提下,下调增发股票的发行底价至5.70元,发行数量上升为不超过8.58亿股。该公司2011年5月首次发布预案,去年10月将定增底价由10.47元下调至7.98元。此次是公司第二次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类似的案例还有四川九洲等。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价格一般都会较实施定向增发时的股价有所折让,这就相当于给参与定向增发的资金提供了一个“安全垫”,也是对锁定期的流动性补偿。在市场疲弱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定增价格的频频下调之后,定价将会更加合理,参与定向获利安全边际也相对更高。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正在发行一款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专户产品。在其看来,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获利比较稳定,这对于专户产品来说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已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发行了定增类专户产品。如兴业基金、国泰基金都曾推出定向增发专户产品,其合作方都曾选择陕国投信托,其财务顾问则是上海诺亚远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绕开了传统的银行渠道。据了解,多家基金公司也都配备了定增方向的专户产品,而定向增发类产品也有望逐渐发展成为各家专户中的常见品种。

  对冲策略初露锋芒

  随着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开始酝酿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机构率先将股指期货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尤其是在去年市场一片惨淡之际,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绝对收益,在熊市中逐渐摆脱了“靠天吃饭”格局。

  据基金公司专户相关负责人估算,国内基金实际运作股指期货的专户产品已经达到20只左右,仅易方达基金旗下,对冲策略的专户产品就达到了5只,且全部为正收益。

  目前国内对冲基金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采取了中性投资策略。“市场中性投资策略是通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中性化市场风险,以谋求任何市场环境下稳定的绝对收益。该策略在一些股票上做多,而在另一些股票上做空,从而对冲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以获取绝对收益。”

  一位专户基金经理介绍,“在国内市场,由于股票做空相对较难,所以目前国内发行的市场中性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在股票上进行做多,同时股指期货上进行做空。”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冲基金能够带来的最好作用,就是跟宏观经济本身进行“脱钩”,哪怕中国出现类似日本那样近二十年的衰退也不至于受牵连。“市场中性策略的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随着市场上涨下跌,通常可以获得一定的稳定收益。”

  据晨星研究,历史数据表明,较之大起大落的市场环境,市场小幅震荡时市场中性策略基金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深圳一位基金公司规划发展部人士亦认为,股票市场中性虽然回避了系统性风险,但是也对冲掉了市场基准收益。如果股票市场单边上涨,基金经理获得的超额收益可能会低于市场基准收益,那么市场中性的收益情况就会不如普通股票基金。

  不过,由于对冲产品追求绝对收益,这也符合了许多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据了解,海外成熟市场对冲基金经过60多年发展,在国际成熟金融市场中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流之一,目前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已超越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

  “这表明经过金融危机惨痛的损失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投资对冲基金,成为推动其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 易方达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刘震表示,“美国多数大型对冲基金追求的是收益率长期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这样有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扩大资产管理规模。”

  不过,了解国内市场并且具有丰富对冲产品投资经验的人才目前依然紧缺,有业内人士表示,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只是小部分人能够“玩得转”的陌生工具,各家公司的量化投资团队实力参差不齐,这或将成为对冲专户产品未来发展的障碍。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姜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